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顾颉刚在考辨《禹贡》时,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他因此意识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古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倡导学界开展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承载了唤醒民族意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他对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兴起有开创之功,贡献巨大,其炽热的爱国情感、开阔的学术视野,堪称学术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禹贡》研究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研究中引入了考古学、文字学、自然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研究人群也由历史、地理专业人员扩展到文字学、医学、考古学等方面的人员,挖掘出一些新的史料,得出了一些新颖的结论,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使《禹贡》研究朝着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针对《禹贡》提出了五条置疑,认为其撰写必不早于战国时代。通过解析顾氏的置疑,提出如果局限于西周或春秋时期,顾氏的置疑似难回答,但当放眼到夏商时期甚至是龙山时代,这些置疑就不难回答了。又通过对九州的排序和贡赋的分析,提出《禹贡》的内容,恰是舜禹时期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4.
禹贡学会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由顾颉刚、谭其骧等人发起组织的,它以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民间学术团体而著称,并出版了机关刊物《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不仅把传统的沿革地理学推到了高峰,最为重要的是开启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局面,促进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学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禹贡》作为《尚书》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理想化大一统王朝治国理政的施政纲要和地理文献。近百年来,《禹贡》相关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关于《禹贡》的成书时间、性质、宋代《禹贡》学术史、《禹贡》九州、山川地望,以及五服制度等成为学界分歧和论争的焦点。本文对百年来国内《禹贡》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述评。  相似文献   

6.
《禹贡》研究概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禹贡》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地理、社会性质的重要文献 ,特别是一部我国上古时代地理知识的结集性著作。历代学者们对《禹贡》本身的研究从宋代开始渐入佳境 ,至近现代则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脱胎于中国传统的舆地之学,这以1934年《禹贡》半月刊的出版为标志。也即由此,舆地之学乃成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政区沿革地理。钱穆先生有言,历史学有两只脚,一只脚是历史地理,一只脚是制度。[1]举凡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其发生的具体空间。  相似文献   

8.
据《禹贡》所载,昭通在夏、商时期属梁州,位列五服之中的荒服区域。由于《禹贡》成书年代和记载内容受到诸多质疑,昭通政区的源头也一度失去了令人信服的文献基础;但现代考古证据却表明,最迟在商代,包括昭通在内的诸多西南方国、部落境域,因为与中原王朝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故而进入了中原学者的视野。研究昭通政区的起源,《禹贡》所述先秦时代的华夏、四夷格局以及九州、五服制度等方面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仍旧难以代替,并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9.
江淮大儒丁晏贯通经学,精熟舆地,于《禹贡》之学深有研究,不但对胡渭《禹贡锥指》多有匡正,还在此基础上撰成《禹贡集释》三卷。该书丛集前人众说,又多有丁氏见解,体现了丁氏深厚的文献功底和超卓的考据水准。  相似文献   

10.
《禹贡》与《山海经》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都记载了湖北古地理的许多山川、河流、物产。相比之下,《山海经》所载山水、物产较为《禹贡》详细。从《禹贡》和《山经》里的植被、矿产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湖北的植被覆盖率不错,矿产丰富,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分布带。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述了《论语》半月刊的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内容风格以及林语堂和它的关系,并探索了林氏于20世纪30年代创办这份刊物的原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30年代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的记载过于简略,引发了聚讼千年的"黑水"难题。以黑水为雍、梁二州的西部边界,反映了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西南诸河的模糊认识。作为确定梁州范围的一条重要界限,黑水的探寻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即便抛开黑水的真伪不谈,历代学者为此而作的种种努力,也堪称一部激动人心的《禹贡》学术史。昭通政区朔源研究同样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无论将《禹贡》黑水定为横断山区诸河中的那一条,均可断定早在先秦时代西南地区就已纳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那么今昭通市已属《禹贡》梁州境域就是确定无疑的了。  相似文献   

13.
王昌忠博士的学术论著《扩散的综合性——1990年代诗歌写作研究》,将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置于"综合性"的视野中,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言说和把握。本文通过揭示论著在研究20世纪90年代诗歌取得的积极成果,客观、合理地阐述了论著的学理深度、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起点。回顾两位先生之交谊,有利于今人更好地继承他们的古史重建和历史地理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15.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自20世纪30年代起国内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1998年曹天生先生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发表了《本世纪以来国内王茂荫研究述评》一文,对20世纪30年代起至1997年国内关于王茂荫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和介绍。1998年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史学史上,《五行志》因内容"关诸天道,不复系乎人事"而长期遭受质疑和冷落。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史和人文学科研究新领域、新方法的开拓创新,学者开始对《五行志》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20世纪有关魏晋南北朝正史《五行志》的研究散见于各类论著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80年代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五行志》性质的界定;80年代后则出现新的研究视角及论著,并梳理出一些研究价值。近年来的若干专题性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五行志》特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史学史上,《五行志》因内容“关诸天道,不复系乎人事”而长期遭受质疑和冷落。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史和人文学科研究新领域、新方法的开拓创新,学者开始对《五行志》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20世纪有关魏晋南北朝正史《五行志》的研究散见于各类论著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80年代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五行志》性质的界定;80年代后则出现新的研究视角及论著,并梳理出一些研究价值。近年来的若干专题性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五行志》特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庆庆 《文教资料》2013,(35):16-17
《禹贡》篇之成书年代问题,一直作为学术公案遗留着,各家从多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却难以形成压倒之势,不可切实推翻他方结论.故而存疑不止,争论不休,现对具有代表性的几家结论做一番梳理及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貌学以地表过程与形态塑造为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交界面上的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耗散过程,是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的现代自然地理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就我国的地貌学而言,通常人们认为公元前5至公元前3世纪的《禹贡》用文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表形态。  相似文献   

20.
周谷平 《上海教育》2009,(15):20-21
【主要贡献和实践】 孟宪承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1933年,孟宪承写出20世纪30年代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研究论著——《大学教育》,奠定了其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历史地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