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文》是《后汉书》李贤注引用较多的一种文献。李注所引是大徐本和段注之前《说文》的一种重要写本,与魏晋南北朝及唐人注释中所引《说文》有一定的一致性,在许多方面优于大徐本和段注。掌握这些材料,对《说文》文本的校理及《后汉书》的整理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注释、研究《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著作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或《段注》)可以说是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部。当时以及后世的学术界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段氏《说文注》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在词义训诂方面因声求义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内容是:一、考察段氏《说文注》为贯彻因声求义的原则所采取的一些具体作法;二、考察段氏《说文注》因声求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汉书注》是唐人颜师古所著。此书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后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师古注条理精密,实为独到。"又说:"疏通证明,究不愧班固功臣之目。"王先谦在《前汉补注·序例》里也说:"颜注发明驳正,度越囊哲,非仰人鼻息者也","自颜监注修,而班书义显,卓然号为功臣。"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曾说:"颜师古注汉书,评较诸家之是非,最为精尽。"这些都是从史学、训诂学的角度来评价《汉书注》的。其实,在语音规范方面,《汉书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主要从注音目的、注音方式、音系特点等几个方面来总结《汉书注》在语音规范方面所注的工作,我们发现《汉书注》的语音是规范的。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著作。音注,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的组成部分之一。《说文》除了训释字义、分析字形以外,就是音注。《说文》音注常用的方法是读若和谐声,有时也用音训。探讨《说文》的音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它的训诂说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它,而且还可以为我们了解上古音提供丰富的资料。本文打算从读若、谐声、音训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一)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传统的“小学”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以戴震为首的皖派。段玉裁,师事戴震,在音韵、训诂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向来被视为皖派的巨攀。对于他的贡献,清人阮元说:“段氏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古音,一也:言《说文》,二也;汉读考,三也”(《清史稿·儒林传二》)。段氏一生著述甚富,但使他享有盛誉并历久不衰的,是他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段注》、《说文注》或《段注》)。段氏为《说文》作注,始于四十二岁(乾隆四十一年),直到八十一岁(嘉庆二十年)去世前四个月才全部刊成,历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将李注所引《说文》的释义情况与大徐本《说文》作一比较,以对《说文》学以及文选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并且通过分析研究,最终认为大徐与李注所用的《说文》当为同一版本或较为接近的版本,我们完全可以用李注所引《说文》资料去印证今天的大徐本。  相似文献   

7.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形象地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道德资本,这注资本不断地增长着,一个人自己毕生  相似文献   

8.
第二章《尔雅》旧注 一、从汉到南朝的旧注 在第一章第一节里,曾说到西汉平帝王莽执政时,曾通今天下通《尔雅》者诣公车。这就说明了在西汉末年,《尔雅》已渐通行于世。到唐初,大儒陆德明著《经典释文》。这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音义训诂之作。但据近人考证,此书实始作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因为他到唐初,年纪太大,已写不成这样繁重的著作了。在《释文》卷一的《注解传述人》里,记载《尔雅》的旧注,有:犍为文学注三卷,刘歆注三卷,樊光注六卷,李巡注三卷,孙炎注三卷,郭璞注三卷,共有六家。但郭璞《尔雅序》上说:“虽注者十余,然犹未详备。”可惜他没有写出这十余家的姓名,我们只好根据《经典释文》所录的五家来说一说。  相似文献   

9.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学者并世而起,音韵、训诂专著应时而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是时,随着古音研究的深入,训沽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因声求义,《说文段注》与其他注释《说文》的著作相比,其特色也就在此,所以王念孙誉之为“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说文段注》的因声求义主要体现为明假借、求语源、系同源三方面。本文拟总结《说文段注》明假借的理论,以期有益于训诂学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段玉裁对于假借无专文论述,其观点主要散见于《说文段注》和《六书音均表》中,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课眼作为语文教学艺术、高效语文课堂研究的关键词,进入大家的视野,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激起我们探究的兴趣。一、课眼的缘起界说课眼说的灵感,应该来自我国古代文论、诗论、画论中的文眼、诗眼、词眼、画眼等。关于文眼一说,应该以清代学者刘熙载为代表,他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  相似文献   

11.
区分词类的目的在于明确词在句中的用法,了解语言的结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容。而这正是传注的主要任务。一般说,我们可以将许多传注看作语文学著作,因为它们经常涉及到语言学问题。在传注训诂中涉及词类划分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2.
诗词两首     
浣溪沙张至纪念陶行知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料理诗篇彻夜忙,缘知名列第三枪(注一),临危尽瘁播芬芳。捧着颗心来世上,教人教己有文章,十年风雨不离航(注二)。(注一)闻、李牺牲后,陶行知先生得知他的名字,列入特务黑名单第三名,他说:“我等着第三枪”。连夜整理诗稿十万字,脑溢血逝世。(注二)周恩来同志向陶行知先生遗体告别后当日中共中央的电报说:“十年来,陶先生一  相似文献   

13.
一“朱”字本义,今传宋徐铉等奉诏校定本《说文解字》(简称《说文》)释为:“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清代治《说文》几大家均据宋本“朱”训,或主木或主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肯定“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通训》)对宋本释“朱”照录,未置可否;明确肯定“浅于绛(深红)……曰朱。”其基本意见实与段同。而王筠《说文句读》注文(简称《王注》)则将段注引申义定为本义:“赤心木,犹言木之赤心也。朱固训赤,而不定是木。”  相似文献   

14.
典籍对《世本》作者记载情况较为混乱,今汇集文献中各家说法,分古史官说、左丘明说、刘向说、宋衷说等八类进行综析。其中,认为刘向本只是一个整理本而非注本,宋均为注者而非撰者,并推断《世本入一书的性质属于不断累加而成的总谱  相似文献   

15.
《钱辛伯读说文段注札记》一文立足保存许书原貌,征引考索,订正《段注》之失,所论颇为精审。钱氏涉及《说文》校勘原则的论述,更能发人深省。由于钱书未存完帙,学者多不曾措意,致其价值淹没不显。  相似文献   

16.
张娅莉 《现代语文》2007,(12):118-118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对"说文学"的贡献在于其对<说文>义例系统而全面的阐发.据统计,其中有二十条是关于"传注"与"字书"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发明许书通例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传注与字书释义的异同.本文试图将其并作系统整理,并加以总结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6(3):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鷟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东汉高诱在注《吕氏春秋》时,常用的一种注解方式是引用古书,用以佐证其说。通过考察注中所引书目,可以蠡测高诱时代的书及其流传情况,并探求其在献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发挥“注·提”优势提高说写能力□山西高平市东方红小学李秀萍国家教委主任许嘉璐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注·提”“双先”表彰会上说:“‘注·提’的特点主要不在于‘注音识字’,而在于‘提前读写’。……其实质是使学生及早地从语言的‘听’‘说’(即理解与表达)过渡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