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戚颖 《家教世界》2013,(9X):208-208
<正>在世界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局面的今天,如何看待西方文化﹐进而又当如何看待自身文化,一直以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每个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任何人都必定须带有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基因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等,这就是所说的根与源。品读任何一部世界名著都绕不过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命题。在对中国读者阅读量进行的比较中发现,中国读者的外国文学作品阅读量远少于中国文学作品阅读量,在  相似文献   

2.
学习汉英翻译。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转换。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有阻力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民族注重伦理道德和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西方民族注重理性思辨和逻辑分析,使得英语是一种注重形合的语言。本文通过对比汉英思维方式和汉英语言,得出较实用的翻译技巧,以帮助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语言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理性和感性集合体。由于中西思维的感知性差异,东方民族系语言者学习英语中出现民族式英语总是难以避免的,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这种现象尤为普遍;这就是思维差异所带来的语言隔阂。本文将从人的认知规律角度来谈英语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其语言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思维差异。思维差异反映着讲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来形成的语言倾向。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汉英两种语言亦不例外。本文拟从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选择、句式结构以及篇章布局等方面的影响着手,研究汉英思维差异所造成的语言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5.
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制约着语言的产生,而两者都根植于文化。文化元素不同,民族间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熟语印记着人类认知事物的思维轨迹。因此,对比汉英熟语可以揭示这两个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在文化背景下审视,更能充分挖掘其异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汉语外来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文化造就了民族的品格,也孕育出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遗传作用,逐渐积淀并固化下来,从而又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决定着民族语言自身结构模式的建立,而且也决定着民族语言对外来成分的吸收和改造。外来语是民族语言中主要的外来成分,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种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表达方式自然两相歧异.但是人类的思维内容有其共通性,这是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基础.在翻译中,我们应注意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思维类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种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表达方式自然两相歧异.但是人类的思维内容有其共通性,这是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基础.在翻译中,我们应注意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思维类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每一种语言经过不断地演变发展,和该民族的思维模式、思维特点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广告语言也明显地带有传统思维模式的痕迹。本文试图从传统思维模式的具象性、整体辩证性、模糊意会性、经验性等方面来探求其对广告语言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创作出既符合广告语言表达原则,又适应中国人传统思维特点的、人们易于接受的广告语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是流动的空气。它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塑造着我们的气质、性格、感知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者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语言是“人的精神本体”,母语教育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课文,就是给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英汉语言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如语系、文字系统、修辞等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对英汉思维模式差异进行论述。人类看待事物、观察世界并进行认知、推理的基本模式就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有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路线、思维顺序、思维倾向等。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石。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可以通过其所使用的语言体现出来。由于历史条件、生存环境、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国家,幅员广阔,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地域状况千差万别,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很不平衡,体现在作文教学上,那就是学生在写作时,在语言上,心理上、思维上、知识经验上的巨大差异.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发挥本民族本地区的优势,扬长避短.走一条与别的民族共同繁荣的道路,作文教学才有新的生命.地域的千差万别,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既给特殊区域学生的作文造成很大障碍.同时也为不同地域的作文指导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而现代“大语文”观念的建立与“生活即教育”观念的形成,更为作文教学地域特色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现实背景,探索作文教学地域特色的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民族的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其思维方式也不同.语序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中西民族思维差异体现在意合与形合思维模式差异,整体和个体思维模式差异,具体和抽象思维模式差异,含蓄与直率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为事物的组合。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所处的地域、生活习俗不同,形成的主流文化也就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情感文化,它的标志性语言是“士为知己者死”,其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属于哲理性文化,它的标志性语言是“知识就是力量”,其内核是个体意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中国人擅长形象、直观、类比、综合、对立统一思维;西方人擅长概念、逻辑、分析、微观、对立面的对立思维。自然观、科学发展的循环机制、民族文化性格是其思维差异产生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5.
动物词语以动物为依托,体现所描写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揭示了使用该语言族群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特点,传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差异主要可以分为: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似: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互冲突;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出现空缺;理性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究其原因大致有:语音联系;文学作品、宗教信仰、历史故事等影响;自然地理位置差异;认知模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文化和交流相辅相成,翻译活动的内容之一是处理不同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及其思维差异,文化和翻译在本质上互补。因此,翻译既要研究个体语言文化理解和认知模式,也要研究民族文化模式和社会认知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译者意识到语言文化中的个体和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才能在翻译中较好地解决语言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语言都体现不同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也就体现出不同的语言结构。而特定语言的特定结构形式也会导致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形成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尽管人类在表达概念和思维方面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在判断、分析、综合、推理等范畴内存在着统一性,使各种不同的民族能相互沟通和理解,但学习者如果忽视各民族之间独特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8.
一、构词中反映着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所谓构词是指词的内部结构问题。……对现有词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词的内部结构规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在语言中就反映着这些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语言的结构其实就是人的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而词的内部结构是语言的结构在词汇系统的体现,因此,它同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文化背景,词的内涵意义不同.语言是民族文化心进的产物,受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道德价值、文化传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音色的审美受其文化传统的制约,不同国度、地域与民族在演唱中也同样具有特定的“音色”。一、中国民族演唱与美声演唱中存在着语言差异,中国民族演唱中的音色受音韵的制约程度较大,形成“字重于声”的音色审美模式,美声演唱中受其语言影响形成“声重于字”的音色审美模式。二、不同的唱法中音色存在着风格差异,中国民族唱法的音色风格主要表现在地区性各民族,美声演唱风格则更多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形成强大历史风格。三、在音色审美中应采纳“价值相对论”态度。反对“唯美声为正统”论,反对“本位主义”。四、演唱中音色占有很重要位置,没有丰实的音色就表现不了大于世界音响的丰实。对演唱中音色的审视目的在于使广大声乐工作者,开拓思想,勇于进取,使我国民族演唱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