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风     
《地理教育》2010,(5):56-56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沿海地区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偏多偏强”  相似文献   

2.
诵读中国文化经典的教学操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的精神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中国文化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来加以开发。从2002年12月进入实验,我们借鉴了台湾地区的儿童读经活动和国内沿海地区陆续开展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活动的经验,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以及学生  相似文献   

3.
广西沿海地区系广西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特别是广西提出构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后。广西的“海上突破”战略思路更加清晰,毫无疑问未来广西沿海地区将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带。目前,广西沿海地区城镇发展的动力因子主要表现在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较便利的交通条件及正在崛起的广西临海工业,这些动力因子为广西沿海地区的城镇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条件。但广西沿海地区的极核城市及次级中心城镇的规模尚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实力较差,城镇对其周边的辐射力度较小,城镇的个性也不明显。在立足于广西沿海地区实际的基础上,为确保广西沿海地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1975--1978年,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主张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他的贡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先后进行过三次武力解放台湾的尝试。但是,由于受当时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三次武力解放台湾的尝试都未能成功。中国共产党鉴于台湾形势的变化,在不排除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教育艺术》2000,(6):36
台湾的选举是地方性选举,是台湾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不想干预。但是我们必须讲清楚,不管谁上台,绝对不能搞台湾独立,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都不能允许。这是我们的底线,也代表12.5亿中国人民的心声。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是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7.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走出以下认识误区 :误区一 :用“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就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简析 :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②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有和平和武力两种方式。用和平方式 ,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损失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③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  相似文献   

8.
日前,台湾新领导人在参加台陆军军官学校建校76 周年庆典活动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一个所谓“决战境外”的新军事构想,立即在海内外引起激烈的争议和批评。那么这一构想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台湾当局为什么要“决战境外”?台湾当局所谓“决战境外”的构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台湾岛内鼓吹“台独”的势力多年以来战略思想的一个概括。其主要意图,就是想突出对祖国大陆的武力对抗,增大对祖国大陆的“有效吓阻”,从而使祖国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难以定下使用武力的决心,达到其“以拖待变、和平分裂”的最终目的。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之前…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并且对我国广大的沿海地区实行多种优惠的政策,这可以说是“天时”;毗邻港澳,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往来,拥有极为便利的海空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地利”;这些年来内地各种人才纷纷涌入,“孔雀东南飞”,这可谓“人和”。既逢天时又得地利人和,遂使广大沿海地区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成为令内地人刮目相看的乐土。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以后,这些  相似文献   

10.
河北沿海地区是2011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基于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建设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目标,分析该区域旅游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具体类型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河北沿海地区旅游农业快速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40~5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鲜战争为界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经历了从明确支持台湾回归中国到公开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从“不介入”台湾问题到武力侵占中国台湾海峡的两大变动。这两大变动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台湾是否纳入美国的亚洲战略轨道 ,是否与美国的全球利益有利。美国的利益需求才是美国对台政策变动与稳定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相似文献   

12.
精明增长是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发展的城市增长理念.根据《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秦唐沧”沿海地区的定位和精明增长城市发展理论,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应该以健康、绿色、和谐的方式进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谐城市交通,合理规划、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住宅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促进河北省沿海城市进行协调发展,以提升河北省沿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一、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前提;三、坚持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四、“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沿海地区农村教育如何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中国教育学会于1988年12月6日至8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全国沿海地区农村教改研讨会,与会代表30余人,共提交论文24篇。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健、吕型伟等主持。与会同志着重围绕“如何根据沿海地区农村特点,适应外向型经济需要,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曹林 《教师博览》2003,(11):8-8
“高考移民”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是前段时间西部各省的热闹景象。据报道,最近又出现一种“教育移民”现象,与“高考移民”的流向恰恰相反。“教育移民”是西部省份的技校学生向江浙沪转移,填补近几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蓝领技工的巨大“断层”。一个向西,一个向东,流向相反,“教育移民”也就享受到了与“高考移民”截然相反的“待遇”,受到了沿海地区的热烈欢迎。专家称:这股“逆向流动”既解决了沿海地区技工奇缺的难题,又通过智力扶贫促进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在错综复杂的中美日三边关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日益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日同盟找到了新的战略契合点:以美日同盟为基轴,构建“以台制华”的地区安全新机制;依托“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牵制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积极推动对台“实质关系”,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制造障碍。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中国沿海地区长期蒙受"海禁"政策之危害,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清朝统一台湾后,当局以"国计民生"为念,果断结束"海禁"政策,转而实施开海贸易与闽台对渡政策,闽台由单口对渡逐步发展到"三口对渡",实现了清代的"三通".这是一项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顺应了社会发展之潮流,推动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为台湾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东非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适宜航运,因此历来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早在公元前,东非沿海地区就开通了对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贸易。对外贸易在东非沿海地区不但具有悠久传统,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公元初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东非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经历了曲折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之一。五十年来 ,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 ,即 :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中共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倾听两岸人民心声的体现 ,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 ,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 ,积极策划“军事反攻” ,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 ,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在特区实践的战略部署是顾全“两个大局”,即让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发展起来,然后帮助内地发展。邓小平的这一理论始终指引深圳经济腾飞的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