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碎片     
“叮铃铃……”中午的放学铃声已经响过,大多数班级已经放学了,而我们班的教室里几个少先队员为了抢一本新发下来的教科书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中队长吕秋菊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队长,这本书给我完全应该。”而劳动委员黄欢却急得坐  相似文献   

2.
咸水歌是昼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是昼家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生活畅想曲,更是昼家人选择发泄自己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社会多元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成水歌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承主体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所以北海成水歌的歌者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旨在褒扬韩琦“出昼锦之荣之外”的大节,其实,该篇在颂美韩琦大节的主意之外,有更深一层的蕴意,即勉励和警醒韩琦永远谦虚谨慎,保持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6,(9B):45-45
学校细节: 每星期四中午的“明星闪亮30分” 每星期四中午12:15-12:45分,是全校师生的“明星闪亮30分”时间,学校在操场上搭建舞台,校长,教师,学生共同登台演出,唱歌,跳舞,乐器表演,书法,相声,小品,英语课本剧等节目轮番登场,精彩纷呈,每到星期四,学生和教师总会互相打听“今天中午‘闪’吗?”  相似文献   

5.
一、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又叫晨昏圈。晨昏线的存在在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可分为晨线和昏线。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表现为自东向西移动。使地球上某一点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叫晨线,使地球上某一点由昼半球转向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昏线。也就是说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即“东昼为晨,西昼为昏”。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欧阳修追字》中的一些瑕疵,《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谢国顺老师已在《“画锦堂”乃“昼锦堂”之误》一文中指明。笔者在细读课文《欧阳修追字》时发现文中还有一瑕疵,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课文中说韩琦在“画锦堂即将竣工时”“请他(欧阳修)写一篇文章(《昼锦堂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昼锦堂是韩琦知相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韩琦于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知相州,第二年即嘉元年(1056年)七月被召还为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惠东的方言土音──“咸水腔”作为探讨惠东文化的切入点,论证昼民的语言特点融入当地闽南方言是“咸水腔”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邓继明  杨友之 《数学教学》2004,(5):42-42,41
由于“求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依赖于天文三角形”,以至高中地理课本只能给出正午太阳高度(阳光与地面所成的角)及昼长的定性分析.其实,用向量的内积来计算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或某一纬度昼弧的大小是件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9.
中午将学生拒之于校门之外,依我看来,要为之大声叫好!必须声明:我绝不是一个懒惰的人,应该没有为教育之懒惰者辩解的嫌疑。为之叫好,理由有三。其一,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学校教育可以塑造人格,但并不是万能。学生的道德、气质、能力、性格诸特征必须依靠家庭的力量。学校中午关门就为家长引导自己的孩子留出时间,“家校共教”,古已有之。将学生“拒”之门外,实则有利于学生与家长间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烽燧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训“燧”为“遂”,认为烽燧并非指单一的烽火台而是指古代边关报警系统和制度,并用汉简论证其为“昼则举烽,夜则举火”。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