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于1948年5月5日建国,并于同年8月15日建立了李承晚政府。由于李承晚政府统治腐败,引发了1961年5月16日的军人政变,从此韩国开始了军人权威统治。在朴正熙军人集团统治期间,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动摇了权威统治的基础。在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韩国实现了由权威统治向民主的过渡。1992年底金泳三当选总统,标志着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韩国于1948年5月5日建国,并于同年8月15日建立了李承晚政府。由于李承晚政府统治腐败,引发了1961年5月16日的军人政变,从此韩国开始了军人权威统治。在朴正熙军人集团统治期间,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动摇了权威统治的基础,在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韩国实现了由权威统治向民主的过渡。1992年底金泳三当选总结,标志着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英语自学》2009,(9):2-3
8月18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因心脏衰竭在首尔病逝,享年85岁。金大中虽然不是韩国民主的缔造者,但是他无疑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民主进程。在韩国军事统治的岁月里,金大中堪称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持不同政见者。1971年的一次选举中,金大中差一点将时任总统的朴正熙拉下马,仅以不到一百万票的微小差距落败,之后,朴正熙修订宪法,将韩国变成了一党专政的警察国家。1973年,在朴正熙默许下,政府特工绑架了金大中并欲加害其性命。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战后韩国又完成了政治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政治民主化的奇迹”。众所周知,推动韩国政治转型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青年学生始终站在韩国民主运动的最前列,成了推动民主化进程的一支极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印尼经历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对印尼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印尼政局动荡和更迭,使印尼从苏哈托的军事权威统治进入了政治民主化阶段,促进了印尼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印尼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特别是迫使印尼政府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促进了印尼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2013年底,印尼政治民主化程度空前发展,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三大民主国家",①而印尼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16位,居金砖5国之后,位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首,被誉为潜在的"金砖第六国"。②  相似文献   

7.
韩国现代政治体系是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价值体系碰撞、背离和铰链的结果。儒教一直作为韩国政治文化存在的主要基础和基本内核,在韩国现代政治变迁中走向式微,但其文化惯性一直波及到军政权和威权主义时代的韩国。在这一进程中伴随着自身的调适而与西方政治理念共融,从而使当代韩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开放的姿态而产生出政治民主化的“汉江奇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5年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涉及德国史的要求为基点,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发展与崛起、科技进步和对外政策等视角切入,分析德国史的复习要领。一、德国的统一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要点、考点扫描:德国统一前的政治统治特征: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  相似文献   

9.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王国,石油美元使得其经济飞速发展,但其政治上却仍然是家族统治的君主体制,随着民主化浪潮的发展,美国“大中东计划”的出台,其政治体制暴露出弊端,民主呼声日渐高涨,自身为适应民主化作出改革和探索,使得其实现民主政治具有了可能性。由于其伊斯兰特性,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沙特的民主政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渐进性。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韩国经济发生了两次转型。第一次发生在60年代初,具体时间为1962年,以朴正熙政府的“一五计划”实施为开始。朴正熙政府对韩国经济所进行的彻底调整与改革,使韩国经济迅速转轨。这次转型具有时间界限分明,转化过程迅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突变性。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政治领域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促进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然而许多国家无视本国历史与现实,或过快过激地推进民主化进程,或全盘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其结果引发了政治不稳定与社会动荡,阻碍甚至破坏了经济增长,在民主化进程中,我国也充满了社会风险,有鉴于此,我国必须积极、稳妥、渐进、有序地推进民主化进程。有序民主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政党在后威权主义时代呈现出地域性、私党性以及随意性等鲜明的特点,其原因在于韩国独特的历史惯性、文化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等客观政治生态因素所造就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韩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已经给韩国的民主化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着眼于史学新范式来设计题目,已成为近年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一大趋势。一、三大史学新范式的基本内容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世界性的政治发展趋向,与经济市场化构成现代社会发展之车的两轮。作为这一历史车轮的动力,是现代科学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掌握、应用和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人才。而高等教育正是培养现代人才的活动,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相当密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也相应发展;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则又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内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典型理论在20世纪中国波诡云谲的革命语境中,逐渐走向了以阶级性、共性来取代丰富的人性意味和个性特征的不归路。20世纪一大半进程中的中国典型理论,与文革时期盛极一时的"三突出"、"不断革命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实质基本上是反人性、反民主和反平等的,它把人的本质抽象化,并与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理论相媾和,在文学世界中同构了一个等级制的社会模型。典型理论在"新时期"后的逐步瓦解,是中国社会民主化潮流推动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政治统治由政治认同赋予正当性或者是合法性,这是每一种民主政治所拥有的不可缺失的象征。治国原则为大部分公民认同,就成为政治统治以及法治的基础。唯有得到大部分公民的认同,政治统治方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文章从政治认同是国家真正实现民主化的一个基本标志、民主政治统治和非民主政治统治存在差异两个方面,指出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一种政治认同。从正确认知是推动人民参与政治的基础、政治认同形式需要规范两个方面,对政治认同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以民主法治促进我国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决定朝鲜半岛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韩日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但是,在日本对韩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后,两国邦交彻底断绝。1961年韩国发生“5·16军事政变”,其后朴正熙掌握国家政权,他不仅对恢复正常韩日邦交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而且推行了一系列改善韩日关系的外交政策,最终于1965年底促成了韩日邦交正常化。通过回顾朴正熙执政时期韩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从韩国国内政治和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三方面对韩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对邦交正常化带来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评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李光耀和朴正熙的治国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耀和朴正熙的治国思想都包括:重视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用国家的政策支持,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逐渐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把政治体制改革推迟到经济发展以后。而在具体做法上,由于新加坡和韩国的国情不同,二者有一些不同的政策。如新加坡的打开国门引进跨国公司和组屋制度,韩国的发展本国工业和推进新农村运动,等。李光耀和朴正熙的治国思想的成功,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冷战时代的国家生存危机的压力,世界制造业繁荣时代的资本支持,儒家文化圈进入全球经济的第一代人的进取精神,当时的以电台、报纸、有线通信为主的媒体时代。但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今天的时代,有今天不同的要求和使命。唯有他们的理想主义、责任性和对民意的沟通和了解,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永存。  相似文献   

19.
当韩国总统朴正熙牵着女儿朴槿惠的手走进代表韩国政治权利中心的青瓦台时,9岁的朴槿惠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韩国"第一女儿",她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出现在韩国哪个地方,她都能获得鲜花和掌声。一些韩国人把朴槿惠称为"冰公主",可惜冰公主的生活,却在1974年的8月15日被打乱,那一年22岁的朴槿惠正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倡导者和规划者,他的政治民主化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本文从邓小平的党内生活民主化思想、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思想和基层民主化思想等三个方面对他的政治民主思想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