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肇基 《江西教育》2012,(Z4):61-62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道家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规律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老子认为“道”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的,所以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是指客观自然规律,兼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的永恒绝对的本体之义。“自然”即天然,自然而然,指万物非人为的本然状态。老子认为,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这就是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冯友兰先生指出,这构成了一条自然的不变规律。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法天贵真”的主张,表现出重视自然、清淡、真诚之美的审美趣味。其含义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3.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  相似文献   

4.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5.
老子在宇宙、人生、政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灵魂。它强调人们做人要坚守自己的本性,做事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都能处于和谐统一状态。老子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应遵循的总规律,道具有自身的规律,同时又时刻掌控着宇宙万物的兴衰,"道法自然"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立论基础。"无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适用于个人的生活态度,同样可以用于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6.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平常行为处事的一个基本规则。在教学活动中,更是如此。教法自然,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知识在学生的心里自然的生发出来,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这一认识在“三角函数定义”的教研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来到西雅图。也许是人名和地名相谐吧 ,当地友人极推崇西雅图的名言 :“地球正年轻 ,人类岂能衰老?”朋友说 ,人类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之子 ,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是的 ,我们的先人老子讲过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 ,因为人生活在地球上 ,不能违反地球运转、存在的客观规律。地以天为法则 ,因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星球 ,不能违反太阳系的运行规律。天以道为法则 ,因为天体运行是有严密的科学规律的 ,这一规律就是先贤所说的“道”。道 ,绝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因为…  相似文献   

8.
东缨 《成才之路》2012,(35):8-9
心灵底片之三——思维品质:循“道”。道是事物本质及演化规律。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大道通天。那么,如何寻找通天大道呢?  相似文献   

9.
王刚  朱兵香 《考试周刊》2008,(14):211-212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由婴孩素朴自然的本性出发,要求人们克服私心和欲望,回归于"自然",回归于人的本性,以此来克服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和控制.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对我们当代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和谐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道德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0.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存在--不只是身心的发生学来源,而且包括人之生活的方式和内容--是取法自然的.显而易见,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来之于自然界,又要回归到自然界.  相似文献   

11.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要思想。但他的“无为”并非是不作为,而是注重顺从自然规律,以不作为达到有作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治世是如此,引申到学习上也应遵循“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法则。老子教育思想的理念:一是在于顺其自然,按照人的本性去发挥各人所长;二是淡泊名利,无私而学;三是在于言不在多,身教重于言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总之,在于把人的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使自己的潜能不断被挖掘和体现,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2.
庄子所孜孜以求的是自然、社会、人生的和谐与统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老子》二十五章)人、地、天、道相因相承,而“自然”却是最高准则。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这一观点,认为最高的审美就是主体与客体遵循“自然”法则达到和谐一致,“一出焉,一人焉。”“一”是万物之源,也是万物的统一。统一的原则,是“自然”;统一的要求则是物自为物、以物为物。人类与自然万物各以其自身的本性而存在,互不干扰,互不侵害。反对物为人害、人为物投,并进而反对那种被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异化了的社会现实。庄子的审美追求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这是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然、社会相互关系有所领悟之后的心理超脱。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由体物之性、忘我之情、神与物游、人与物化到物我两忘这种“物化”之境。 庄子的“物化”之境,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审美境界。本文试在以“自然”为最高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人与物相互关系的分析,解释一下庄子的“物化”之境。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育要以自然发展观为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好数学"。这些独创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优化形成了指导,对推进教学改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自然灵动"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能体现数学教育自然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52章)这确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哲学定论。欲说语文教学之道,实在也可以从道法自然中获得启迪。学语文总是从学口头语言开始的,这本来就是很自然的行为。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一文中说得很透彻: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  相似文献   

15.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他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就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而言,道是"无不为"的;就道对于万物"不辞"、"不有"而言,道又是"无为"的。从本质上讲,这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16.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又说:"无为即自然。"他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就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而言,道是"无不为"的;就道对于万物"不辞"、"不有"而言,道又是"无为"的。从本质上讲,这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同样庄子也认为"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一个人做到无为,也就达到了无不为。  相似文献   

17.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道法自然”思想对人性的重视与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观念恰恰谋和,它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有非常重大的肩示。在职业教育中渗入“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就是一切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办事,唯职业教育规律是从。我们要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把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辅职业教育之自然,引导职业教育往好的方面发展。职业教育应该全面贯彻“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在智力观、人才观、教学观方面加以革新。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幸福感是"无为而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幸福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态、价值观和心境.  相似文献   

19.
谈老子的“不言之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言之教是老子教育哲学的根本主张,其根柢在于"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老子从"道"自然无为的特性出发,提出了"不言之教"的命题,在批判传统道德礼教的基础上,指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把"无为"、"无欲"、"无争"作为主要内容,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实有似无"的无为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达到认识自然之道、实现个体充分自由与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道法自然”句,一直以来都解读为“道”效法“自然”,然而我们通过对“道”的内涵探讨,从人与道、道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发现,“道法自然”难以自圆其说,非老子原意。老子想表达的是“王或人效法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行为主体,应该顺随自然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