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酷爱于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藏在其第七代孙的弟子辩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要。辩才和尚知道那是稀世珍品,皇帝拿去了必是有去无回,便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  相似文献   

2.
对官吏的监察历来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重视,唐朝形成了较完备的监察制度不仅在律典上,对官吏的监督作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而且以御史制度为核心的监察体系强化了监察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当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想起这件事,我就悔恨万分,现在我就把事情告诉你们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莉 《文教资料》2007,(28):7-8
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常被书法家们捧为书法的瑰宝而进行模仿,却往往只能抓住其一。它在书法艺术上的价值已流传于世,而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却从来都被忽视。没有文学艺术价值的作品就不会有书法艺术的价值,《兰亭集序》中语言叙事含蓄深沉,简练概括;描写清丽峭拔,飘逸隽朗;议论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等都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发潮 《考试周刊》2014,(51):22-23
教育是鼓励而不是强迫学生发展智能的一种方法,应该努力让学生以更坦然的态度面对一切后果。在教学改革大潮中,教育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作者针对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育功能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桂林 《现代语文》2009,(12):22-22
几千年前,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了兰花,如今早已人去花枯,王羲之墨宝《兰亭序》也已追随唐太宗掩埋在历史的某个角落。但是几千年后,浙江绍兴之兰亭却因着王羲之独特的书法和优美的文字散发着幽幽兰香,永不变味。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2012年版《历史》必修1第14页注释说:“户部,隋初名度支,后称民部。贞观末年,唐太宗李世民为避其名讳,改民部为户部。”这里明显有误,并不是唐太宗为自己避讳.而是唐高宗避唐太宗的讳。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 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以会计内史的身份主持文人集会,以此为契机,留下了千古美文《兰亭集序》。文章高尚的思想和精辟的语言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对死亡的理解和思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生的留恋,对美好生活的恋恋不舍和生死不能由命的、不能如愿的苦闷,在当时也是发人深省的,对功利高于一切、浮躁的现代社会,也具有很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兰亭集序》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散文,然而文中融合了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等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因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出现从平静到激荡再到平静的变化,极尽抑扬顿挫之美感。从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善加提炼应用,完全可以吸取到类似篇章教学的诸多经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教学思路与审美教育融合两项。  相似文献   

11.
纪恬 《现代语文》2006,(2):26-26,37
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据说当年越王勾践曾在上面种过兰花。兰渚山上有一亭,日兰亭。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阴历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著名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统、孙绰以及本家子侄王凝之、王献之等四十一人在修禊后,宴集于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被誉为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2.
戴文锦 《考试周刊》2011,(18):60-60
苏轼的《赤壁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两篇文章,不仅文言字词艰深,而且主题思想深奥,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不好表述。作者针对这两篇文章的三、四段,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列举教学中具体的问题,通过巧妙的质疑,学生的合作探究,重视知识发现的过程,终于突破这两篇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挑水的和尚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日子久了,他们便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4.
评价理论是语篇分析的有效工具,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罗经国的译作《兰亭集序》,从而为这一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实证性分析,同时从态度层面重新阐释了翻译中目的语和原语语篇"对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养而不教,上一次当,学一次乖  相似文献   

16.
《兰亭集序》,无论于何角度言之都堪称典范。其不仅乃一名帖,亦堪称一名文。此文篇幅短小,总计三段,不足四百言,不仅生动地记叙了“癸丑年暮春之初”一群文人墨客游宴兰亭临流赋诗的空前“乐”况,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深沉的“悲”情,由“乐”至“悲”,“乐”极生“悲”,情感之脉络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7.
上半截《水浒传》,从结构上来看,有点像司马迁“先死”(活着的人叫先生,死去的人就叫先死了)操作的《史记》,叫纪传体。施耐庵“先死”分期分批为部分重要人物树碑立传,然后串珠成线,把个别人物传记组合起来,构成了精彩纷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宋宣和野史”。在这野史的长河里,有一颗明珠格外耀眼、格外闪亮.这颗珠的名字就唤作——武松。对,就是那个流传近千年都还不褪色的大英雄、大明星——行者武松。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行者,  相似文献   

18.
远去的年画     
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画盛行,尤其在农村,年画是新年的主题,也是生活贫富的象征,它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据说还能驱凶迎祥。所以,每值岁末,年画市场火爆,家家户户忙着买年画,谁家里年画贴得多就很有面子,人们形容家贫常这样说:家里穷得连张年画也贴不起,年画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从曾祖夷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还,终侍御史。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剌史,不半道,再贬永州司马,匦窒屋:地墨羞痘:固自丛出至闷,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成悲恻。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名字叫《青鸟》。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揭示了幸福的真谛。故事的主人公是伐木工人的孩子棣棣和米棣。他们为了救治一个患重病的女孩,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旅程。期间,他们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事。在幸福家园里,每天早晨能睁开眼睛,就叫幸福!健康是幸福,下雨是幸福,出太阳也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