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图 2 .1 大气的垂直分层该图把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 ,即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阅读本图 ,首先要观察图中每层大气的高度 (纵坐标 )与气温变化 (横坐标 )的对应关系 ,以坐标为基础 ,以气温垂直变化曲线为重点 ,分析出影响大气垂直变化的因素是不同大气成分对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的选择吸收 ,而大气成分与大气组成密切相关。因此 ,该图教学可用因果分析方法 ,由果追因 ,前后联系 ,图文结合 ,完成教学任务。图 2 .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 ,都要发生散射。散射的特点有 :①散射不像…  相似文献   

2.
图 2 .1 大气的垂直分层1.相关变式图 ,见右图。2 .设问与训练 :读“气温垂直变化图” ,完成下列要求 :(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 ,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判断依据是          。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 ,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2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  层 (填字母 ) ,原因是          。( 3 )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     ,原因是          。( 4 )B层和D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相同点 :    …  相似文献   

3.
【知识详解】一、气温的测算日平均气温——把在一天中地方时8时、14时(一天中气温最高时)、20时、2时测得的气温相加除以4。月平均气温——把在一个月中测算出的每天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该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把在一年中测算出的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太阳辐射强弱(太阳高度角大小);大气的不同组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温室效应的强弱;下垫面状况,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地势、植被覆盖情况、水文(含洋流)情况。1.气温的日变化(1)极值——对流层大气的温度主要受…  相似文献   

4.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精讲】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C层中有若干层,爆发时,会引时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为12km(2)地面辐射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O(3臭氧)臭氧(4)电离层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短波考…  相似文献   

5.
一、臭氧层在哪里? 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按照它高度和温度分布的特征,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电离)层和外大气(散逸)层.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厚度在10千米左右,它的温度受地表影响最大,越高越冷.大气中的水汽,大部分在对流层中,因此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多发生在对流层中.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高度在10-50千米左右,因层中气体呈平流运动而得名.水汽、尘埃很少,温度是越高越热.大气质量的99%集中在对流层、平流层,臭氧气体也分布在这两层中.  相似文献   

6.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的重点,而其中的对流层由于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因而也就成为命题的关注点。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而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这就是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但在实际中垂直方向上气温还会发生如下变化:  相似文献   

7.
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和骨干,板书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因此,板书的设计也要费些心思。现代社会,高节奏的脚步,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也要常变常新,否则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本人在多年教学当中,总结了许多板书的式样,希望能供大家参考。一、要点罗列式例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板书(部分)(一)文字罗列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范围: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2)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概念 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9.
图1是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某地在一天当中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求(1)该地的地理纬度;(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相似文献   

10.
【考点归纳】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把对流层中的大气变化视为多方过程,给出压强和高度的关系,比较了理论值和实验值。  相似文献   

12.
初二物理《大气压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大不断减小”的关系,其中“在海拔 2千米内,每升高 12米大气压强下降约 1毫米汞柱 (133Pa)”的近似规律,历来是教材处理的棘手问题。以前教材直接告诉其结果,而现在的普九教材只用一组托里拆利实验情况图进行实验总结,它既违反了“实践——认识”的观点,又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都是个欠缺。如果运用实验方法教学又受到现在器材的限制。因为校园内高度差小,大气压变化不大,要求测量仪器精确度比较高,就目前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而言,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如…  相似文献   

13.
1.臭氧层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是人们熟知氧(O_2)的同素异形体。臭氧在大气中通常分布在两层,即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对流层的厚度,从近地面向高空10千米~18千米的范围内,对流层中的臭氧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是有害的。对流层向上至大约50千米左右的范围,就是通常所称的平流层。平流层保存了大气中90%的臭氧,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高晓静 《考试》2008,(12):42-43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整个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更好地评价填埋场覆盖层系统的闭气性能,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的覆盖层中气体运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压强波动、渗透系数变化和对流扩散等因素耦合作用下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规律。创新点: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模型,分析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填埋气的运移过程,并比较对流运移和扩散运移的相对重要性。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考虑压强、对流、扩散和非饱和情况的填埋气耦合运移模型;2.通过试验拟合,得到大气压强波动的拟合经验公式(公式(22)),构建考虑压强波动下填埋气多场耦合运移模型;3.通过仿真模拟,验证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图2),并分析包含大气压强波动和渗透率等影响因素作用下填埋气的运移规律(图6~8)。结论:1.覆盖层厚度从1米变化到2米,覆盖层中填埋气的浓度变化可达31%;2.对于受大气压强波动影响较大的覆盖层系统(如1×103 Pa),不能忽略压强波动对填埋气运移的影响;3.气体渗透系数在初期对气体运移有较大影响,随运移时间增加直至气体运移达到稳定状态,渗透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仅3%)。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气压的变化,教材上侧重介绍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基本情况.其实.大气压变化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但也有规律可循.为了全面认识大气压的变化,应当了解大气压变化的原因.在引起大气压发生变化的众多因素当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大气密度和温度.它们的密切关系是:大气密度越大.大气压越大;大气温度越高,大气压也越大.首先,从空间结构上分析大气压的变化:在竖直方向上,离地面越高,大气密度和温度同时减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中在海拔2千米以内.每上升12米,大气压强大约减少1毫米汞柱,即13…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式”阅读法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先设计自学纲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生依照纲要自问自答,从指定的学习内容中把已知的知识搜寻出来,作为解决问题的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例如: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中,有关大气层的特点及成因,可设计以下自学提纲。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对流层有什么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  相似文献   

18.
<正>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整个对流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0℃/100m。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当垂直递减率等于零时,称这样的气层为等温气层。当垂直递减率小于零时,  相似文献   

19.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命题角度】大气组成成分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气成分变化会引起自然环境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现象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并将继续成为高考命题热点。此外,电离层的扰动、对流层的逆温现象也常出现在近年高考试题中。  相似文献   

20.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对流层大气主要依靠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愈接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反之愈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递减规律是:每七升100米温度下降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