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知识是“死”的,学习的人是“活”的,“活”人学习“死”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死”知识赋予其“生命”,使其“活”起来,让“活人”学习的是“活”知识。这正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的活动;体现学生感知、体验、运用知识的思维发展过程;同步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知识就是力量”已深人人心,毋庸置疑.但知识的力量是由于人的应用才显示出来的.知识的应用过程,不单纯是知识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的选择判断能力、综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等.这个过程是人的智慧的体现.因此,信息、知识重要,但智慧更重要.智慧离不开人的思考,一个人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没有经过思考的加工就像一盘沙.所以说,博学不能产生智慧,关键在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会被动学习,而不会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学习方法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正如一位有识之士所说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对前人的认识成果,开始的时候是…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周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研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知识的传递.它的理论要点是:“知识是人建构的,而不是客观的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一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的目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就是指“把已经存在的、凌乱的、无序的东西,有规律的组建起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中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过程体验,注重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结合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自主一探究”的教学策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入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1.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商和情商构成.智商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情商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商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商,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中阅读、思维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姚圣海 《数学教学》2014,(10):11-14
数学起始课,即数学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起首的一节课,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的起点.它承接在上一个章节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展开拓展研究或对新知识展开探究学习.如何使学生对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构,甚至思想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起始课发挥“先行组织者”、“导游图”的作用,是起始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如此,起始课作为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承担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追求自然的过程,根据章节特点,选择不同的知识引入方式,如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与其他内容学习过程的类比介绍引入或数学内部知识的冲突矛盾引入,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减少突兀.下面以“圆锥曲线起始课”为案例,谈一谈数学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学习知识.知道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容易接受.而爱好知识的人不如对其感兴趣的接受得快。由此看出.古代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态度的。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在不断深入,各种教育观点层出不穷。新意不断.但是“百变不离其宗”,教师的教一定要通过学生自身的领会才能产生作用.学生喜欢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下学习,由同一个教师教学,学生自身素质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起绝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长江 《数学教学》2009,(12):17-19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重视课堂学习研究,重“教”更强调“学习”,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在探究过程中随时留下“知识烙印”.本文以某地高三调研试题中的题目为例,谈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的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学习,应在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去探求知识.思维的类型包括“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师生的思维能力多属后者,这将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片面发展.因此,放眼未来,必须在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适当地注意直觉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明确支持学习的建构性、协商性和参与性。其理论根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在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应始终以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兰 《考试周刊》2009,(48):90-90
学习知识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困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大量产生。新知识新信息成几何级数增加,被人称为“知识爆炸”的年代。科技发展带来了知识面的扩展与知识量剧增。而学校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在校的学习不可能解决一辈子的知识需要。21世纪要求每个人必须终生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适应将来的学习化社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是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自主、高效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中阶段是培养主体意识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20.
<正>从学习科学的视角看,人的学习大致有三种模式:其一是获取模式(Acquisition framework):其假设是“人的心智是知识的容器”。因此,人的学习过程就是由自己或者别人往这个容器里装进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等着“获取”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传递”知识。有效学习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传授知识以及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