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士建 《江苏教育》2013,(12):44-46
朱永新先生深刻地指出:"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  相似文献   

2.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以永远年轻的心态热情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朱永新先生的专著<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中的这几句话深深的打动着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朱永新在《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中如是说。叩问自我,自己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有没有追求课堂的诗意?通常而言,教师的职业感受总是以“苦”为先。  相似文献   

5.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朱永新在<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中如是说.叩问自我,自己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有没有追求课堂的诗意?通常而言,教师的职业感受总是以"苦"为先.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研能力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强化观念转变,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与教育科研的关系;需要强化培训、指导服务,教给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需要强化机制建设,引导教师把工作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强化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学会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02,(1)
第一,更好地按教育规律来办教育。参加教育科研必然要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并按教育规律来办教育。第二,更好地做到两个“适应”。一是与国际上教育改革需要相适应;二是与国内更新教育观念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与美国信息伦理教育"地位与目标"、"内容"和"实施"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道德教育领域需要更加重视信息伦理教育;信息伦理教育内容需要更加具体化和细化;在实施上亟待专门化,更多地开设独立的信息伦理教育课程,并且要注意信息伦理教育与普通道德教育相比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大环境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脱节的现象;爱国主义教育忽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特殊性;形式化问题突出,实效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包括: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学生小遥的帮助教育,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爱心,只有爱才会全身心地付出;教育需要耐心,不能因为事情的反复就轻易否定学生;教育需要用心,用心,处处都有教育的契机;教育还需要倾听和尊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个方面简述了职业技术教育如何更好地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即: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由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性质决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要求。它的实现,需要各级党政领导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需要建立促使各级政府决策者优先发展教育的约束机制;需要寻求培养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需要发挥非正规教育的补偿作用来与正规教育一起消除文盲;需要发挥高等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不仅有物质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还有精神性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实践不仅能够引领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性需要,而且还能够科学地引导人们的物质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若要正确地引领和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推进生活化,这有其逻辑、历史和现实依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探寻生活化的途径,坚持立足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坚持生活价值引领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在地化”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范式。该范式作用乡村教育发展的出场语境来源于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的时代境遇与乡村教育生态重构的迫切诉求。为此,需要明确“数字化+在地化”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运行机理,即:理念整合,平衡现代与传统的激烈冲突;思维转换,构筑脱域与有根的双向耦合;价值逻辑,勾连知识与伦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在地化”赋能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创新,即:强调一体两翼,确保数字化理念服务乡村教育的在地改革;诉诸课程体系,构建数字化机制实现乡村教育的在地认同;依托本土要素,使用数字化工具探索乡村教育的在地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不断地寻找创新点。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公民教育,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切入点。这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纲中突出和明确公民教育的目标;在其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并且,要改进和丰富其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对国家更好地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更好地获得社会生存权,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必要性如下:一是人权需要,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二是政治需要,即增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程度,促进社会和谐;三是现实需要,即增加学习机会,提升受教育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四是残疾人发展所需,即为残疾人融人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五是顺应国际趋势,即从隔离式特殊教育逐步走向融合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需要教师去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更需要教师懂得每一位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选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取得最好的课堂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彬 《上海教育》2008,(1):32-33
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名师的时代。中国教育需要名师来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需要名师来担起中国教育的脊梁,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急迫地需要名师了。可是,名师是等不来的,恐怕我们也等不及,于是名师培养工程与名师评选活动在这片热土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具体的学校,都不乏名师评选的踪影;留给我们思考的,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名师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分流是指学校教育系统根据社会的需要与学生个人的意愿及现有条件,引导青少年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配到不同的渠道,让其分别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技术需要是教师产生技术行为的直接动因,是形成正确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动力。因此,很有必要对教师真实教育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教师需要催生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匹配教学行为,非教学行为被动追逐教学工具。如果需要与工具的关系发生倒错,教师必将失去教学的领导权而受到工具奴役。因而,应为教师提供更加符合需要的教学工具,并科学处理教育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现阶段教师教育技术需要的内涵和类别,提出教师的教育技术需要具有虚实之分;通过对四类相关主体的分析,发现了遮蔽教师教育技术真实需要的原因;揭示了教师的七大真实教育技术需要——追求技术简化的需要、完善技术基础设施的需要、教育技术学科化的需要、对有效技术培训的需要、对合理使用技术的需要、对配备专业技术辅助人员的需要以及对教学工具软件易获性的需要,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总之,教师教育技术需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