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三章《强盛的西汉》、第四章《东汉的统治和黄巾大起义》,简要地叙述了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历史。汉,刘邦(高祖)所建,都城长安,传至孺子婴,共十四帝(包括吕后雉),194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公元25年被绿林起义军推翻。这一年,刘秀(光武帝)重建汉政权,都城洛阳。传至献帝刘协,也是十四帝,凡195年(公元25-220年),史称东汉。将近四百年的汉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篇章。在这一时期,秦朝所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封建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基  相似文献   

2.
当司马迁著“史记”的时候,所见的战国时代史料已只有秦国的历史记载——“秦记”和许多纵横家的權变的故事,而“秦记”这书“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相似文献   

3.
4.
教育改革、素质改革一直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国教育的出路所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是每一个中学教师的责任,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结合当下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趋势和潮流,对教学做出分析和思考,以一名数学老师的视角,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对数学教学活动谨慎分析,并就教学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肖川 《青年教师》2004,(7):45-45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是一个可以展开我们想象力的广袤的精神领域:我曾经论述过,教育两大永恒的支柱:历史与学。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是一个可以展开我们想像力的广袤的精神领域。我曾经论述过,教育两大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托克维尔有言:“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也是一个可以展开我们想像力的广袤的精神领域。我还曾经论述过教育两大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历史教学大可不必按部就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师生一开始可以讨论一些具有历史哲学意味的问题。诸如: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人类历史中,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和发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是一个可以展开我们想像力的广袤的精神领域。笔者曾经论述过,人文教育有两大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托克维尔有言:“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教学大可不必按部就班,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一开始可以讨论一些具有饶有趣味的问题。诸如:一千年前,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指使其御用文人梁效、罗思鼎之流,采取实用主义的反革命手法,篡改历史,影古射今,炮制了大量的毒草,流毒甚广,为害颇深,必须批判。现仅就其歪曲战国社会历史的几个谬论,进行初步的批判,以肃清其流毒,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0.
许伟 《中学文科》2006,(3):23-24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时代又赋予历史教学新的使命.提高人文素养,激发爱国情感.确立国际意识,应对新的挑战成为新一轮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何使新一轮课改有所突破。本文试就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作些探索,以期各位同仁扶正。  相似文献   

11.
秦直道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直道是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防御匈奴势的南侵而兴修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军事交通工程,本文探讨了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及秦直道的经由路线,并分析论述了修筑秦直道对于巩固秦帝国及以后王朝的北边国防、促进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虽然历史的假设都不能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假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如果大胆推测荆轲刺秦王成功,那么历史是否会被改写?--些学者认为即使荆轲刺秦王成功,但是秦统--中国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只是延缓或推迟秦统一中国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从统治政策和帝王个人素质两个角度,对秦亡汉兴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史为鉴,找寻秦亡汉兴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汉书·艺文志》云:“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战国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趋势,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各学派内部流派分衍,“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篇》);另一方面,早先似乎水火的诸子百家,则又相互吸收,呈现出合流之势。新道家学派便是在这种政治局势和文化思潮中应运而生的。战国末产生的新道家思想,渊源于早期道家而别于早期道家。战国中后期,道家之徒已然流派纷杂,但综其思想特点,大致可分为二类。他们分别执老子学说的一端,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类以庄子为代表,沿袭早期道家学说中“绝仁弃义”、“绝圣弃知”的思想,“全性保真”,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一类则执早期道家学说中“全性保真”的“术”,反其道而用之,研究“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为统治者提供“君人南面之术”(《汉志》),从而走向积极入世的道路。后一类人的学说,经“稷下黄老”诸子的养育,到战国末年,蔚然形成颇有影响的新道家学派,活跃于斯时,并成为后世黄老之学的思想先导。本文旨在论述战国末新道家学派的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15.
纵横家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是一个精通外交策略和游说说服术并以外交和游说为职业的特殊社会群体。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并立的局面给纵横家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七雄实力的对比和各国为了生存而产生的纵横外交策略,是纵横家产生的现实需要;而文化的突破从内容和制度两方面为新兴士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为纵横家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前提;战国乱世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正规的人才选拔制度的缺失正是纵横家最终以辩术和智谋脱颖而出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科的试题,继续遵循“有利于为高校选拔具有良好的学习潜能的新生和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坚持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保持了历史学科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对于推动高中历史的教学改革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特点,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与1996年试题相比,试卷结构和题型基本稳定,继续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知识的内部联系的考查。各类题型的分值也与去年相同,中外历史的比…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中期,周王朝已经衰落不能号令天下,诸侯中老牌霸主魏国也已衰落,新的强国秦、齐、赵先后崛起,称王已不再显赫,于是秦国率先称西帝,而送东帝给齐国。由于燕国为了达到报齐国灭国之仇,派间谍苏秦到齐劝说齐王废除了帝号,再加上其他各国不愿秦国强大,然后合纵攻秦,迫使秦国也废除了帝号。最终造成了齐灭宋国,激怒了各国,形成了合纵攻齐的态势,秦国由此形成一强独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初一中国历史第三編战国秦汉部分的主要綫索和如何“古为今用”的問題,本文試就下面二个問題,发表一些意見,以供参考。一战国秦汉史的主要綫索战国秦汉史应圍繞阶級斗爭是推进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条主要綫索来进行教学。从春秋到战国主要应說明这一时期的阶級斗爭如何促使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解释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呢?以"秦的兴亡"为例,历史教科书是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秦的兴盛、从暴政的角度解释秦的衰亡。这种历史解释有其合理性,但同时我们也认为,教师备课时,既要立足于历史教科书的解释,也要以更开阔的视野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一、阅读成果梳理根据常识,秦的兴亡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三、公孙衍、田文、李兑、苏泰合纵的年代“合纵”“连横”(“连横”也或称为“合横”“连衡”)是战国时代兼并战争进行中牵动全局的大事。在战国时代先後策动合纵攻秦的有魏的公孙衍(即犀首),齐的田文(薜公、孟尝君),赵的李兑(奉阳君),齐的苏秦,魏的魏无忌(信陵君),赵的庞煖等。其中除了魏无忌、庞煖的合纵,史记上有明确的记载外,其馀是不清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