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显著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取材广泛,手法灵活,章法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始终不离开中心思想。"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统一的,既放得开——"形散",又收得拢——"神不散"。笔者认为高效数学课堂也应像一篇散文一样,要有一个主题,一个线索。数学中的形散,是指变化数学知识的外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式,如变化叙述的  相似文献   

2.
李立敏 《辅导员》2014,(20):42-43
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一节高效课堂像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样,有脉络,有主题,或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或行云流水.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散而神不散”!怎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肖云儒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确立了散文的最基本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论断准确地概括了散文的实质特点。“形散”即取材广泛,写法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神不散”或叫“神聚”,即主题集中贯通一体。“形散而神不散”的论断,是对散文特征的最准确概括,也是我们学习散文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散文"形散神不散","神不散"就是文章的主题集中明确,而"形散"又加大了考生把握散文主题的难度。形散神凝、博而有纲、短小精悍、联想丰富等这些特征,使得散文阅读的高考命题更是强化了主题辐射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就像一篇优秀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在班级管理中,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互动的方式,使学生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范围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内涵不散。"语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想象、比较去细细琢磨和品味这些语言,进而发现散文之美,体验散文之情。  相似文献   

7.
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而神不散,这  相似文献   

8.
既然是“断想”,就不求完整、系统.散文尚“散”,以“散”话散(文),算是效频之作罢.散与不散人们说起散文的基本特征,都说“形散而神不散”.我以为还是“散而不散”的提法好.因为在构成散文的各种因素中,除了主题,其它因素都是“又散又不散”的;“不散”的,不止是“神”.神,专指主题,这大概没有异议.任何一篇文章,包括散文作品在内,主题只许有一个,古人说,“意,犹帅也”,如同一支军队,千兵万卒,统帅或指挥中心只许多一个,不然,“令出多头”,是不能打胜仗的.所以,各种文体的立意,都要强调集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有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应该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如今,许多英语课堂也真的"活"了起来。然而,我认为评价一节好课,应该是"形"散而"神"不散。我指的"神"是本节课要教什么,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形"是指的怎么教、怎么学,也就是本节课要采取教学方式及学习方法,无论课堂上气氛有多活跃,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1.英语不是一门学问,它只是一门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由此可见,学习英语最终  相似文献   

10.
<正>散文素以"形散而神不散"而为人称道。散文不像小说一样有连贯的情节,不像诗歌一样有动人的节律,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阅读和学习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俊根 《初中生》2006,(27):66-71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黑河教驾驭好课堂在课改中,教师通过活化的课堂教学“解放”生。然而那些被束缚已久的学生,面对获得的“自由变,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一些教改课是“形散神也那么如何驾驭好课堂教学,使之“形散而神不散”呢一、对课堂中的不良现象应采取的对策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不良现象主要有:听倦、走神、睡意朦胧、小憩或呼呼大睡;讨论问题意尽,在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他们调整不过来;讨论时,谈论一些非相关问题,说怪话、搞小动作、看其籍等,总之是紧张不起来。针对以上现象,授课者最好不要打断正常的过程,更不要使问题扩大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4.
周俊根 《初中生》2006,(9):66-71
散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散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时,要理清作品的形,  相似文献   

15.
(一) 散文,是诗,篇幅小而容量大,文采斐然而又耐人寻味;散文,是歌,叙事娓娓道来,议论慷慨其辞,抒情或似清泉琤琮,或似沧海横流;散文,是画,或旁征博引而不乱,或探幽入微而不晦,似信手拈来而跌宕有姿、顺理成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中的“形散”指出了一般散文的外部特征,而“神不散”说的是散文有着使“散”的材料得以成文的灵魂。透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正是散文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 试看杨朔的《海市》。作者一落笔便极尽描绘了蓬来仙境的缥渺,海市蜃楼的虚无,似为闲笔。之后,作者又坐上船去寻找那不可捉模的海市,更是异想天开。但正是从这引人入胜的异想  相似文献   

16.
散说"散文"     
散文之"散",历来被看作是"形",即结构与行文的特色,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神不散",是个共识。但"神"又是什么?内容?思想?气韵? 我总觉得散文这东西,难以条分缕析。非得将一篇文章吞进肚里,整体地咂摸它的味道才行。犹如吃饺子,您不能单挑皮儿吃,那  相似文献   

17.
正"课魂"即一节课的灵魂,应是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性的特点。"课魂"也是贯穿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线索,统摄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历史教学也应该像散文创作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要始终围绕"神"即"课魂"服务。通过确立"课魂",让历史课有线索、有中心、有高度、有灵魂,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历  相似文献   

18.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或叙事写人为主以托物寄意,或抒发激情为主以寄情言志,或议论为主以明辨事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或者叫做“形散神聚”、“形散神联”。“形”是散文的外部表象特征,“神”是散文的内在主旨灵魂,“形散神不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在散文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阶段,除了记叙文,大家写得最多的往往是散文。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叙文往往带有完整的事件,散文则可以没有完整事件,就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我们常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神不散”还好理解,可为什么“形”要散呢?能不能“形”也不散呢?还真不行——因为散文的写作逻辑是,想写什么,却不能只写什么!什么意思呢?你要写好一条江,就不能只写这条江;写好一棵树,就不能只写这棵树,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复习课忌“散”,否则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有人说复习课贵“散”,认为“散”正是复习课的特质。其实,复习课应该“形散神不散”,在“形”的自由中贯穿“神”的凝聚,在“神不散”的基础上,注重“形”的突破,以此确保生物复习课堂精彩、实效,且学生乐于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