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世界经济在增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却没有得到改善,贫困已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挑战。贫困正威胁着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人们对贫困成因和解决也提出了许多看法。“新马尔萨斯派”学者认为贫困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爆炸”带来的,而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学派认为造成贫困主要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大多为绝对贫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需要的不是强有力的领导人,而是强有力的民主制度。饥荒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在有效运行的民主体制中,不管它是多么贫困,这是因为在有选择和自由媒体的民主体制中,政府有强烈的政治激励因素去防止饥荒或其他类似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PPE 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如图所示: 而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情况下达到可持续发展,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贫困概念的发展及其内涵 教育贫困这一概念是从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贫困概念发展而来的。教育贫困是教育学家或社会学家借用“贫困”一词来考量人们接受教育的情况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被视为贫困的下位概念,一般也作为贫困的表征之一被广泛使用。由于教育贫困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对教育贫困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学界的一个热点,但学界对教育贫困的界定是很不清晰的,仍然简单地把教育贫困作为“贫困”的从属概念来使用,所以,对教育贫困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开发和积累人力资本———关于发展中大国赶超发达国家的途径问题的思考夏再兴早在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和纳克逊在探讨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和摆脱贫困的出路问题时,分别提出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和“低水平陷井”理论。他们认为,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和纳克逊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存在长期的贫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这些恶性循环,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水平陷井”,经济无法实现增长与发展。在他们看来,产生贫困性恶性循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投资不足。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打破“贫困性恶性循环”,和冲出“低水平陷井”,使经济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度提高投资率。不可否认,该理论对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不可否认,东南亚的某些国家和地区通过走“练内功”(内资动员)与“借外功”(外资引进)相结合的路子,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冲出了“低水平陷井”,实现了经济崛起和起飞,获得了成功。那么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成功的经验是否适合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呢?这可要打上一个大问号。首先,从规模看,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普遍面积小,人口少,投资相对量小,筹集资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不知比这些国家和地区要大多少倍,投资相对量特别大,筹集足够的发展资本难度非常大。其次,从资金来源看,东南亚国家和  相似文献   

7.
五、贫困:20世纪末的阴影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跨世纪跨国界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战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穷人的产生,贫困的循环,都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部门最感棘手的问题。因此,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贫困程度,以至消灭贫困,始终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主题。1、世界超级难题尽管近40年来不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多国际支持,但世界上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无法遏止地增加了。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首次对114个不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有10亿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中国被称为“龙”,印度被称为“象”。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希望成为研发中心;印度号称“世界办公室”,希望成为头脑中心。今年是中印建交55周年,温家宝总理4月9日至12日对印度进行了友好访问。未来,两国如何优势互补、加强合作?谁会更强?相近的事物比较才有意义。中印两◆为什么把中国和印度比?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13亿人口,印度10亿人口。两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近现代又都落伍,有着同样贫困的经历和起点,现在的发展速度都居世界前列,去年增速中国9.5%,印度6.9%。中国和印度追求着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谁的路走…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众多新兴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统治,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增长,推进社会转型,成为新兴国家的普遍诉求。这种努力,则被冠之以“发展”,结果便形成“发展中国家”的庞大群体和轰轰烈烈的“发展”运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性话语,并汇聚而成一个世界性的主题。但是,世界范围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中一个根本的方向就是,发展不仅是追求经济的增长,同时更是为了人。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试论隐喻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思维的贫困”产生了“根隐喻”,但“根隐喻”的隐喻性只是在人们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被认识。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认知功能直接影响着句子的组合关系,可以改变句子原有的语义规则。  相似文献   

12.
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全球化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数字差距使其变化的节奏更加复杂。然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例如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失业)、贫困、流行病、不同文化间对话及世界和平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贫困是人类的大敌,是全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问题。因此,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使命。一、贫困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贫困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其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的状态。贫困现象在 18世纪以前并不引人注目,当时世界各国生产力水平也较低。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开始拉大,贫困现象作为社会问题也开始受到了重视。贫困是一种社会状态,这种状态得不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人口构成了世界上文盲、不健康、营养不足、边缘化和受压迫人口中的大多数,通过对农村人口进行适切、公平和有效的教育,重新解决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不平等、贫困和人类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是有可能的。目前,多达31亿人口(即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55%)生活在农村地区,而世界上至少有70%的非常贫困人口在农村。据估计,今后的20年,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人口将继续留在农村。不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建立起现代工业,并进而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现代化,必然会遇到一个首要难题,那就是如何筹措足够大量的初始资本。这个问题在发展经济学中被称之为“资本形成”。它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的一个关键性前提条件。一、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在早期发展经济学论著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物质资本被视为唯一稀缺的资源,资本短缺被看作加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障碍,资本形成则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且充分的条件。例如: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形成率(储蓄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唯一因素;同样,在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中,资本稀缺(低储蓄能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的直接原因和必然结果;再者,罗斯托在论述经济起飞阶段时,也把储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韩国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在“亚洲四小龙”中它的经验具典型意义,因而研究它是非常必要的。一、韩国经济增长成功因素分析认1963年到1992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3亿美元增加到2940亿美元,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使韩国从一个贫困、落后、弱小的国家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某些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其经验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及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取得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西方学者以现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形成的传统经济理论,特别是以40年代形成的“经济增长论”为依据提出的政策建议,从而将增长与发展混为一谈,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要从发达国家注入资本、引进技术,把经济增长速度搞上去,就能摆脱贫困、落后,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遵循这种发展战略的结果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落后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教训就是将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主导的现行全球贫困治理体系适用富国而不适合穷国,且广大发展中国家自身相关制度以及全球法律话语权缺失严重。中国秉持人类命运与共的利益考量,基于保障人权和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诉求,将自身发展融合到全球贫困治理的共生共融体系和进程中,合力建设发展共进、成果共享的美好世界。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减贫机制的落实和国际经贸法律规则的决策与制定,用实际行动推动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中国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开展贫困治理,促进WTO体制内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开展,用实际行动助推国际法实践向发展合作方向演进。中国发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现代国际法上国际合作的新形态,推动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创新了国际法的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沉淀大量传统因子并不断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村,是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稳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而著称的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作《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说过一句名言:“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农村是个变数:要么是稳定的根基,要么是动乱的根源。”中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的稳定对于全国的稳定,对于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在1980年代指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提出:“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我们不能思我们不能思的东西;因此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所不能思的东西。”(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第5-6页)话语是思想的表现形式,话语的界限意味着思想的界限,话语的贫困意味着思想的贫困。教育学的话语即人们在思考、表达教育学问题时的习惯性用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