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教育工作和文学工作两方面简述卢玮銮与香港文学的关系,并且,以“卢玮銮教授所藏香港文学档案”为例,探讨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系统进行电子化计划时,将私人档案转化为公共档案所面对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继去年出版《香港文学书目》之后,香港现又推出《香港文学大事年表》(1948—1969)一书。该书由黄继持、卢玮銮和郑树森主编,年表分四部分:日期、活动事项、文化人往来和出版,时间则从40年代末开始直到60年代末。 对于该书的出版,香港文学界一方面给予肯定,认为这是一本为香港文学作见证的书,颇有价值,另一方面,有人也指出该书中一些项目记述简略,作为文学史料的意义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3.
日前,《香港文学报》社社长、《香港诗刊》主编、《国际汉语诗坛》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当代作家协会荣誉会长、香港文学促进学会副会长,文学博士蔡丽双女士向桐城市图书馆寄赠了十一部文学作品集,丰富了图书馆藏书。  相似文献   

4.
席艺洋 《新闻世界》2011,(12):144-145
《大风》是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一份丈艺刊物。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由沪抵港的文化人与香港本地文人接触来往颇密,他们在《大风》上撰写的文章时常与其他国家之抗战史、自身与朋友之战争见闻、经历有关,在创作题材及思想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香港文学及青年文学社团。《大风》的撰稿人中,不少来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及中国文化协进会。作为一份抗战文艺期刊,《大风》的出版为人们了解战争时局提供了途径与评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香港文学散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广文学阅读的常用方式。本文论述"文学散步"的观念及"香港文学散步"在香港的出现、发展、传播和接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杨刚,邓颖超称她为"党和人民的忠诚的优秀女儿",胡乔木对她的评价是"富有热情又富有独特风格和识见的难得的作家"。其实,她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杨刚生前是《人民日报》的副总编,她曾经编辑过《大众知识》、《大公报》,主编过香港、桂林、重庆的《大公报·文艺》,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7.
据香港媒体报道,因香港艺术发展局(简称艺发局)削减资助,创刊五年的香港著名文学杂志《字花》将陷入困境。《字花》编辑部在香港文化界发起联署活动,希望能挽回政府削减资助的决定。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上市仅仅一个月,香港著名言情女作家张小娴新书《谢谢你离开我》就以70万销量创下2013年中国大陆图书市场新奇迹,不但延续了其二十年来图书畅销的神话,还以其优美、温婉的文字掀起一股新的治愈风潮。她对人性的洞察,使她开创了一种既温柔又犀利的爱情文学。每一字句都打到心坎,让数以千万的读者得到疗愈,而我们也能从她的作品豁然明白,爱情的得失从来就不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爱书之人大概都知道钟芳玲,她的"书话三部曲"(《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是为台湾及大陆读者详尽介绍西方书店的手边书。她曾是台湾著名出版人,担任过出版社总编辑、书店创意总监、香港国际古书展公关顾问等职。现在的她则是没有"头衔"的自由职业者,虽然走访书店的频率慢了下来,"偶尔有点想偷懒,毕竟不像以前那么年轻了",但只要你提起书店,她一定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跟你聊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及文本细读的方法,从中外三家媒体在两个时间段内对香港进行的报道入手,分析了不同媒体建构香港形象的不同方式和效果。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2005年香港行政特首换届,不同媒体的报道尽管在一些地方有所改变,但是大趋势是坚持了一贯的特征。《人民日报》的"团结友好"框架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民主经济"框架始终在报道中得以体现,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钦鸿  吴建 《出版史料》2012,(1):111-117
著名文史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季镇淮1997年因病逝世以后,范泉非常悲痛,特地撰写了一篇纪念他的长文《季镇淮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先是分节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和《书窗》、山西《太原日报》副刊、香港《香港文学》等一些报刊,后来收入了北京大学出版的《季镇淮先生纪念集》。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31日,北京某报以引题为《疯狂歌迷昨回老家 准备签证再赴香港 心理专家为其担忧--》,主题为《杨丽娟最需去见心理医生》刊出报道,反映了兰州市民杨丽娟渴望去香港见到刘德华的情况.报道在楷体提要中还写道:“在电话中她告诉记者:现在首要的是拿到签证……”把一名中国内地居民要到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去说成需办“签证”手续,这是个政治性错误.  相似文献   

13.
简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图书馆在维基平台上建立的"香港文学地景资源库",及其收录的香港文学散步资源,以此为例阐释协作学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第八届香港文学节,于6月24日至7月11日举行,节目包括专题展览、研讨会、作家讲座等。今年的文学节以一步一脚印为主题,介绍香港文学发展的历程,由一代接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新加坡《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都报道了香港一家收费电视台引进了类似在俄罗斯和日本出现过的裸体新闻报道节目,即香港的Now Broadband电视台的一个频道,在2月28日第一次播放了女主播一边报道新闻一边脱衣至全裸的节目:这名女主播年仅18岁,没有任何新闻报道或当记的经验。她在5分钟的新闻节目里,先以套装出现,然后一  相似文献   

16.
老妈强悍     
话说《色·戒》捧到金狮不久,就在香港公映了。顷刻间,身边无数女友都吆喝着要去香港。前些天的某晚,我们去一个闺密家喝酒,其中一个,趁着微醺,先是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本不知从哪位女友那流传到她手里的台湾版sex体位专业书的内容,然后又支颐向往道:“我们下周就去香港吧!我们集体去看《色·戒》1”口水流满一桌子。比起当年香港师奶透过《情人》看梁家辉完美的臀部,引人入胜度不知提升了多少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继"香港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之后,陈果将如何演绎新香港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不久,该报即经由汉口总社设立的广州分馆及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核心领导机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等几条线路,发行到香港地区读者手中。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广州分馆停止工作,其内部职工则分别赶赴广西桂林与广东韶关,在两地先后设立了桂林分馆与韶关分销处,两地发行的《新华日报》成为当地港媒记者了解国内抗战消息的重要来源。至香港沦陷前,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通过赠送报纸、印制《新华日报社论》、培训香港爱国报人等多种方式,使《新华日报》“化整为零”,精准触达香港的特定受众。而香港“余闲乐社”下属的新文化书店、香港惠阳青年会之所以也销售或订阅《新华日报》,显然是由于二者均为党领导下的进步群众社团。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女作家张爱玲似乎逐渐销声匿迹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先是张爱玲的旧相识柯灵在《香港文学》1985年2月号以亲历者身份发表《遥寄张爱玲》,是"祖国大陆第一篇最新评价张爱玲作品的文章"(李子云语);不久张的代表作《倾城之恋》又在老牌的《收获》杂志(1985年3期)旧文新刊,张爱玲的名字遂在大陆由沉寂多时而逐渐浮出水面,为更多人知晓.  相似文献   

20.
从《英雄本色》到《龙城岁月》.可以看到.江湖文化在香港是一种绵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