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了十三年,中国解放后他又三次来访。斯诺作为一个正直的新闻记者来到中国以后,以他敏锐的观察力、质朴的同情心和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通过独立的观察和思考,逐步认识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他对中国人民改造自己国家的事业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斯诺生前怀着希望,为全世界能够深入地了解现代中国而真诚、明朗地进行写作,本会之宗旨,就是要使这位勇敢记者的杰出工作得以永存。”这是美国“纪念埃德加·斯诺基金会”(The Edgar Snow Memorial Fund,Inc.)1980——1981年度报告中的一段话。这个基金会1974年由世界著名人士费正清、格林、谢伟思、索尔兹伯里、苏兹贝格、托平、韩素音、休梅克、鲍威尔和斯诺的姐姐米尔  相似文献   

4.
《红星照耀中国》是最早把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说明的重要著作,作者斯诺对我党早期外交思想的传播和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深刻表现在这部作品之中。1936年,斯诺成为第一个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成为中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斯诺,1905年7月19日诞生十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开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少年时期。1923年起,先后在西港中学、堪萨斯初级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读书。1928年乘船到上海。 1928——1941年,斯诺在中国居留了13年,时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他同中国革命力量建立了联系,热情地把中国革命斗争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给美国和各国人民。1941——1972年,他回到美国,后旅居瑞士,在此期间,又先后多次访  相似文献   

6.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30岁。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分水岭,也是最高潮。这几个月里,他带着两个相机、24卷胶卷,辗转进入了陕北的红色区域;他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以及红军战士、游击队、老百姓;他观察了红色政权的军事、生产、教育、娱乐生活。他此后的一生都与这四个月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报道中国革命风云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不但在现代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构筑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之桥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1972年斯诺逝世之际,毛泽东同志曾对此作过崇高的评价:“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建设》2005,(9):28-28
1938年,日军对江南沦陷区实行点与线的占领,无力控制中小城镇和广大乡村。新四军肩负着民族希望,毅然向敌人后方挺进。4月28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先遣支队开赴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接着,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部进至茅山地区,并于6月12日在溧阳竹箦桥召开干部会议。7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率部也进入茅山地区。  相似文献   

9.
孙华 《中国出版》2012,(7):48-5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历史上,斯诺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外交思想的传播和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深刻表现在他来源于实践的新闻作品之中。1936年,斯诺成为第一个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成为中共  相似文献   

10.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相似文献   

11.
一 光荣北伐武吕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合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相似文献   

12.
徐东妮 《大观周刊》2013,(12):22-22
埃德加·斯诺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红军,如实描述了中国红色革命。笔者有幸参加了斯诺一百封家信的翻译工作,在此笔者选取了斯诺家信中具有代表性的长句翻译为例,探讨了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以及长句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1936年6月至10月,埃德加·斯诺在陕甘宁边区深入红军战士和百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回到北平后,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4.
记得在部队时,由于自己爱好写作,便时常熬夜爬格做文章,并不时有点“小东西”见诸报端。为此,部队领导把我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搞通讯报道。回到铁路工作后,虽有几次机会可以转为行政干部,但我还是选择了宣传思想和新闻工作岗位,并先后担任过临汾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临汾铁道报》总编辑等职务。如此这般,我的前半生,与自己热爱的宣传思想工  相似文献   

15.
笔下留神     
记者手里都有一支笔。古今中外,天南地北,记者都可以写;但要笔下留神,尊重客观事实,顾及社会效果。郑海霞为啥怕记者? 表扬稿好写吗?不见得,有的人就怕记者表扬他。中国女篮运动员郑海霞个子高,身体结实,在篮球场上冲锋陷阵,天不怕,地不怕,但下场以后最怕记者,据说她对记者登门采访十分戒备。  相似文献   

16.
如果单从故事情节、演员表演等纯影视方面来看,正在央视8套热播的《锁定美国特使》算是一部不错的作品。这部以拯救为主线的电视剧有点类似于之前播出的《中国兄弟连》,同样是在面对日军重重包围下拯救涉密人员.同样是分别隶属于国军和新四军的两只小分队在不断猜疑、摩擦中走向同心协力。最后以惨重的代价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来.史学界都以为新四军第一个军部设在江西南昌。但近年发现.“第一个军部”诞生在汉口.其旧址就在一排老旧的日式小楼里。武汉的党史工作者经过艰辛的探索.终于揭开了这段尘封了60多年的历史.再现了汉口新四军军部曾经拥有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19.
皖南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全国广大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及国际进步舆论,群起谴责国民党当局制造内战分裂抗战阵营的罪恶行径,同情和支持共产党的正义立场。苏联提出抗议,英、美也不赞成蒋介石发动内战,使蒋介石在政治上空前孤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夏万全 《新闻世界》2005,(10):56-58
安徽定远县现寺乡马厂村王小庙.这片江淮丘陵地带极为常见的荒岗野岭.却因60年前埋葬至少570名新四军无名烈士.陡然垒起的174座坟茔使此地显得崇高而神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