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卓越绩效模型以促进学生卓越发展为目标,突出评价的目标性、引导性和激励性原则,强调评价指标的系统性,注重评价结果的“增值度”,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很强的内在适切性。基于该模型可以围绕七个方面构建适用于学院、专业和课程三个层级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S校为例,立足应用型高校在“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三个方面的特点,构建二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实践,应在整合评价的多重制度逻辑、确立评价实施主体和改进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明晰应用型高校内涵和质量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发展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发展目标定位明确应用性导向、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内部质量管理侧重应用性标准评价、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 CIPP 模型,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和导向。  相似文献   

3.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保障措施和衡量标准。以陕西10所地方本科高校25名专业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质性构建。通过开放式、轴心式和选择性3级编码,归纳和提取出涵盖5个1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50个3级指标在内的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评价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通过指标体系的满意度调查和应用分析检验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接受性。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客观、准确评价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史悦红 《考试周刊》2011,(38):131-134
本文从学生、专家和体育教师三方面对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的调查与统计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社会学统计原理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一套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经实践检验该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政策文本和质性访谈结果为依据,在初选课程思政教育活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工具(量表)收集研究样本,在对样本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后,形成了稳定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维结构,并分离出政治环境、课程资源、教学方案、教学效果等11个二级指标(公共因子),同时以因子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因子得分系数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从而完成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既关注了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性与覆盖面,也注意引导评价者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高校承担着培育行业特色人才的重担。面对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浅表化、碎片化和娱乐化现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达到立德树人、刻画灵魂的成效,就要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入手,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以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方式调研为手段,发现学生接受和加工信息存在多样化、被动化、娱乐化、感性化特点,分析阻碍学生深度学习的成因有三,“泛娱乐化”信息环境的影响、重专业技能轻思政素养的评价体系、思政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因而应用型高校教师应从“去娱乐化”、重素养考核、强化行业特色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已在高校全面展开落实,但不同类型高校的课程思政均存在着不同的困境。应用型高校作为本科教育的主体,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着教师积极性低、基础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授课不规范等挑战。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提高责任意识,协调、整合资源并发挥集中优势,夯实基础建设,筑牢学生的思想认识基础,构筑起高校的意识风险防范重要屏障。  相似文献   

8.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指导,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以及目标,并对建立健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要明确课程思政评价的主体,并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构建具体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改革发展上、专业教师能力提升上及教学效果质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建设机制评价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评价方面,从学校层面及专业建设层面设计评价指标;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面,从专业教师德育素养、教学实施以及学生成长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以期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模式都有别于研究型等其他类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应遵循符合规律、便于操作、导向明确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与结构都具有应用型的特点。对课程建设体系评价指标进行探索和研究,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又好又快成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确定考核指标体系权重为切入点,采用了"360度绩效考核"新体系对新时期普通高校行政管理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构建及其实践校核,同时予以个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论分析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双语教学在各高校的普遍展开,双语教学的评价成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教育部制定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为平台构建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着眼于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课外学习和进步的评价.该指标体系包括学习指标、语言指标和能力指标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以及24个三级...  相似文献   

13.
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考核办法及管理措施,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职,发挥出个体最大的潜能,从而大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教师为中心是当前高校学评教陷入困境的理念根源。欲走出这一困境就应当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新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和易评性原则,在发展性评价视域下,通过引入课程评价等新增环节,实现学评教指标体系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KPI引入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阐述其内涵、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并试图构建基于KPI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有高校辅导员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由评价目标、评价主客体、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等五项要素构成的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能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增强其责任心和事业心,是高校建立一支思想过硬、工作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是在前人对教师培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采用系统方法和绩效分析方法来设计一个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师整合能力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D-EPSS)。文章基于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设计了适合教师培训的ID-EPSS的功能模型,同时对培训模型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和各模块实现的技术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实效性较低。生本理念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和主体,以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为基点,有助干建构关怀生命、关注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生活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