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量角器量角是度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不仅因为测量从一维线段扩充到二维平面,而且它有别于面积度量,只能依靠实体工具来直接测量,无法通过相关基础参数来计算,因此借助前面的度量单位概念来类比推理和确立角度单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那天,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有关知识.探究怎样量角,强调“对点、对边、读刻度”这三大步骤之后。学生就开始自己练习量角了.学生一个个都很专注,我巡视着。  相似文献   

3.
一、直观展示各种量角工具 师:我们学习过测量线段的长短,测量或者计算过面积的大小,还测量过质量的轻重,今天我们要学习测量角的大小。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生:两条边叉开大的角就大。师:用什么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呢?生:量角器、直尺。  相似文献   

4.
《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节操作技能课。此前,学生已学会运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然而,量角器的结构与直尺大相径庭:量角器呈半圆形,标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个“0”起点。能否跳出测量长度的思维定势探究出度量角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已有认知的挑战,于是,让学生熟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笔者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解析量角器——在量角器学具上画角——领悟度量角的原理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领会习得度量角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测量角的大小?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了吗?角的大小如何描述?作为一种测量技能的教学,是否一定要按量角的步骤一步步地教?为什么要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除掌握量角的基本技能外,我们还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每每在讲“角的度量”时,我总是这样追问自己。  相似文献   

6.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样引入:两个学生各画一个角,一生说“我画的角比你的小”,另一生问“小多少呢”。接着,呈现“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介绍量角器。  相似文献   

7.
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观察一下,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面都有些什么? 生:量角器是半圆形的,上面有一些“线”,还有一些“数”。 (出示量角器的外形示意图,如图)  相似文献   

8.
段磊 《甘肃教育》2009,(23):58-58
教学内容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知识点,教师通常要设计学生折角,做活动角比大小,做出大小不同的角,以此作为学生建立角的大小认知基础。通过几次研究课的磨课过程,几次的实践证明,操作环节的设计的是否有效,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这一现象,引起了我新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度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数学技能。技能该怎么教?教学中已经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规律,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更不会解决稍微复杂一点儿的量角问题?量角器是一个复杂的测量工具,到底该怎样认识量角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进行教学设计,以情境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要突出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围绕知识本质展开数学活动,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对知识的本源有所认识和感受,才能真正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理解。角的度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几何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不但要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而且要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页~65页。【教学过程】一、以旧导新,激发内需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学生齐声说:想!)课件出示:师:你能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吗?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马上按照边的不同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这一内容,但其一直成为教学的难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量角器不知怎么摆放,把角的度数读错更是常有的事。这一课引发了很多教师的深度研究,如华应龙等名师都执教了示范课,刘加霞教授进行了调研,他们使"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变得丰富、厚重,充满智慧。我们一线教师要做的不仅仅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耀68页。[教学目标]1援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援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3援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它两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  相似文献   

16.
正《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关于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且对学生来说,要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具有一定难度。华应龙、强震球两位老师演绎的《角的度量》给技能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研读他们的课,我深深地被那充满  相似文献   

17.
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例子进行反复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掌握这一概念的过程。本文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形成学生概念的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求索与历练。"认识角"一课的磨课过程,就是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20.
课前预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为新课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堂上学生通过与老师、同伴的对话,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质疑与创新,从而营造轻松愉悦有效的数学课堂。现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