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难民人数一度高达70万人以上,仅闸北和虹口区避至租界者即超过20万人,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江苏省委领导下)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相似文献   

2.
梁怡 《历史档案》2005,(3):131-134
一约翰·拉贝(JohnH.D.Rabe)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9年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任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二十几位外国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们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力保护中国难民。当时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甚至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受到保护的中国难民。他有“南京的辛德勒”1的美誉。在他1937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写的2460页《敌机飞临南京》(FeindlicheFlieg…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由留宁外籍人士建立的安全区救助了许多中国难民,使20多万人免遭日军的屠杀.时任金陵大学校董会董事长和中英庚款会董事会总千事的杭立武最先提议建立安全区,并为安全区的建立做了许多努力.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和委员贝德士(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直留守南京)都对杭立武为安全区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难民人数一度离达70万人以上,仅闸北和虹口区避至租界者即超过20万人,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江苏省委领导下)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相似文献   

5.
蕴藏于我国传世典籍中的古籍纸背文献,是近年来的新兴学术热点,众多珍贵的历史档案得以公之于世为学人所用.无锡图书馆藏公文纸印本《诸史会编大全》纸背保存了大量明嘉靖年间南京城市管理相关的公文档案原件,反映了五城兵马指挥司、总甲、余丁等不同官吏人员在南京城市管理中的具体职能,披露了明代五城兵马指挥司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细节,为...  相似文献   

6.
“数字难民”就是掌握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有难度,在“互联网+”时代生存有困难的人.目前我国学术界习惯于将40后、50后及更年长者划归为“数字难民”.“数字难民”受年龄影响,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本文认为“养老”观念、受教育程度、经济基础、学习习惯是影响这代“数字难民”数字化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难民往往与战争相伴相随,战争规模愈大,难民数量越多.日本八年侵华战争带来的苦难之一就是使数以千万计中国普通民众沦为难民.据统计,抗战胜利时,全国流离难民达4000万之多,其中"贵州一省有难民6万人,云南省有难民10万人,四川一省有难民5万人,西北陕甘两省有50万人"[1]8.来自于缅甸、马来亚、菲律宾、泰国等地的归国避难的华侨204911人和"因战事在外流落之难侨,亦经分别调查约为55000人,散处欧洲及其他各地"[2]438,均待协助归国.  相似文献   

8.
南京一名僧人传真法师为了将本寺僧侣抵抗日军侵略、救助难民的先进事迹宣传出去,多方募集善款.拍摄了一部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电影<栖霞寺1937>,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当代中国佛教、佛教徒生活和佛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的电影故事片.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建设》2005,(8):F0002-F0002
1937年8 ̄9月,驻守江阴的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机日舰。图为我“宁海”舰。1937年12月,国际救济机构在南京建立“安全区”以营救难民。这是一处“难民收容所”。南京失守后,日寇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图为抗战胜利后,1946年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发掘当年的万人坑,白骨森森。9381年指,挥徐州会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1938年,我东北军第112师在连云港迎击敌寇,在山石上刻下“保卫疆土,复兴中华”的誓言。苏中反“清乡”斗争中,南通警卫团副参谋长贾鸿钧,肩扛缴获的日军96式轻机枪。朱爱周(1901-1940)…  相似文献   

10.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魏特琳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清末,随着北京城市管理的近代化,政府开始设立专职机构,将城市的医务医药等公共卫生事业纳入政府管理的范围,以后历经几届北京市管理机构的努力,在北京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应该说这些工作在传染病防治、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腐败与动荡、公共医疗体系的薄弱及市民的贫困化,近代北京市民健康仍处于非常落后、困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卫生事务所是昆明公共卫生行政管理专门机构,考察昆明卫生事务所,能够加深我们对近代昆明公共卫生现代化进程的认识,进而有助于理解近代昆明城市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康狄 《档案与史学》2014,(12):21-24
1937年12月,南京,在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暴行中,有一批国际友人曾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救援之手.有两位国际友人——卡尔·京特(中译名昆德)博士和辛德贝格先生,在南京城外的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曾保护、救助了上万名中国难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英勇事迹长期隐藏于历史角落而鲜为人知.“南京辛德勒”的发现,与《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前任站长戴袁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执着,让这两位湮没于历史的国际友人的事迹逐渐清晰而丰满.  相似文献   

14.
5G时代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使"数字难民"问题在中国更加显化,在研究"数字难民"这一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将老龄化群体与"数字难民"等同起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数字难民"的定义变得多样化,"数字难民"这一问题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试图分析后疫情时代下日益多元化的"数字难民"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记忆和现实交织流淌的晨光暮色中,有多少往事隐没于历史大潮中,隐没于不断变幻的城市肖像里。1930年代,不断遭受日军炮火的上海,一名法国来华传教士——饶家驹在上海南市区(现已并入黄浦区)倡导建立了"南市难民区",救助了近20万上海难民。这位辛德勒式的人物,南于救助难民的出色贡献,被尊称为"中国难民之友",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骑士"封号。  相似文献   

16.
内容产业     
《视听界》2014,(5):10-11
南京广电集团推出高清电视纪录片《百年南京》南京广电集团联合央视新影等单位,历时两年,摄制完成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百年南京》,对一百多年来南京的城市理想、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及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全面展示。该片于8月中旬在央视科教频道和南京电视台同时播出。  相似文献   

17.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百年来一直“国守”在明城墙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南京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主城区人口拥挤、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等“城市通病”越来越成为制约南京加速发展的“瓶颈”.2002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河西新城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河西新城已具有城市新中心的雏形和框架.目前,河西新城已经成为南京发展潜力巨大、人居环境优美、功能品质一流的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原是国民党政权的首都,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为顺利完成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实现新旧政权的过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成为南京的临时最高权力机关。南京市军管会在南京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直接担负起了接收和管理城市的任务,顺利实现新旧政权的过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这部分档案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组成接收工作委员会统一接收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的通知、条例、规则及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记录;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区  相似文献   

19.
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档案知识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档案工作的重要职责.本文基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特点,结合其档案知识服务需求,分析了当前档案馆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档案知识服务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档案知识服务发展对策,包括提高档案知识服务的主动意识、提升档案知...  相似文献   

20.
4月30日~5月6日.一场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城市文化交流盛会将在南京举行.古城西安理所当然也在受邀之列。作为发起城市.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的“2003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活动中进入前10位,充分说明了南京在继承历史、传播历史并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