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玲 《兰台世界》2012,(13):8-9
李大钊同志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第一位中共高级领导人。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曾先后六次亲临河南的郑州、洛阳、开封等地[1]62指导革命斗争。他对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党组织的创建和革命活动的开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同志,于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同志被害后,一切进步人士,无不义愤填膺并一致声讨军阀的暴行。本刊选登这组文电,即系以冯玉祥将军为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及中国国民党西北临时政治委员会所发。它代表了国民党中的革命进步势力的正义呼声。原件曾刊登在当时出版的《第二集团军公报》上,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千里同志最近不幸病逝,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人们同声悲悼。沙千里和邹韬奋都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他们为党为人民奋斗了数十年,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的。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探求独立解放的斗争道路上并不孤单,有许多国际友人同情、支持、帮助,甚至参与到中国的革命进程中来。北京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当时也汇聚了众多外籍人士,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北京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竖起了一座座国际革命友谊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同志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战士。今年4月28日是他的殉难三十五周年纪念。李大钊同志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6日,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北京,时年三十九岁。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个杰出的中国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从事报刊活动,给报刊写文章,创办进步报刊;在党成立以后,他积极参加了创办党报的工作。李大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军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 ,他不仅以“倒戈将军”闻名于世 ,而且也以“基督将军”斐声海外。然而 ,人们却很少知道 ,他曾经还是一位帮会首领。在转战长城内外的戎马生涯中 ,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他与哥老会这一秘密社会组织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冯玉祥与哥老会最早的联系可追溯到 1915年。是年五月 ,正为复辟帝制而紧锣密鼓作准备的袁世凯调令其亲信陈宦督川。其时 ,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也随陈宦被调入川 ,驻扎在绵阳。四川是哥老会的发源地 ,同时也是匪患泛滥的地方 ,有…  相似文献   

7.
在民国历史上,章太炎与冯玉祥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是一位民主的斗士,无论是排满倡导革命,还是抗拒袁世凯复辟帝制,或者揭露蒋介石的对日妥协,他恣睢放纵,不怕杀头,不怕坐牢,自称“章神经”,尽显英雄本色。而他的学问,则淹通博洽,造诣精深,为一代宗师。冯玉祥为著名的革命将军,他出身贫寒,行伍起家,颇具传奇色彩。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不断追求进步。其学问虽然无法和章氏相比,但他颇为嗜读,创造的“丘八诗体”,自成一家,也独具魅力。两人一文一武,但都是性情中人。他们虽曾因政见不同有过芥蒂,但当…  相似文献   

8.
叶小青  邵勇 《兰台世界》2005,(13):61-64
在民国历史上,章太炎与冯玉祥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是一位民主的斗士,无论是排满倡导革命,还是抗拒袁世凯复辟帝制,或者揭露蒋介石的对日妥协,他恣睢放纵,不怕杀头,不怕坐牢,自称"章神经",尽显英雄本色.而他的学问,则淹通博洽,造诣精深,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9.
这几件有关李大钊同志领导北京共产主义青年团等革命活动的史料,是由当时北洋政府京畿卫戍司令部所存档案中选出,现公布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杰出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普及文化教育的大力提倡者和支持者.因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感自己少小失学之痛,为使他人免遭此苦,在他的戌马生涯中,每到一驻防地,"对其教育视同性命,而提倡振兴之心,唯恐不及,盖数十年如一日也"[1].他认为:"教育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不兴,而国不立."他在1922年的5至10月,出出任河南督军,后又于1927年6月至次年3月,担任河南省主席.两次主豫期间,虽然不足两年,但对河南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推动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此举在河南文化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相似文献   

12.
正赵朴初(1907—2000),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佛教领袖、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等职。俞志英(1911—1998),1932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1938年获得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学士文凭。  相似文献   

13.
李白烈士是中国共产党情报和通讯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于1910年生于湖南浏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党派他从延安到上海,担负中共中央驻沪电台与延安党中央电台的秘密通报工作。他生前曾三次被敌人逮捕,1949年5月7日被国民党杀害。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翁李侠的光辉形象,就是以李白等人的光辉事迹为素材而创作的。 李白生前为了能在艰险的环境中更隐蔽地进行党的秘密通讯工作,曾用李华初、李朴、李静安等化名,与在家乡的父亲和弟弟们通信。李白烈士留下的亲笔遗书,在解放后由他的爱人裘慧英捐献给国家有关部门保藏。这些遗书共18封,大部分是用毛笔写的,也有用钢笔写的,字迹均清秀、挺拔,弥足珍贵。遗书很大一部分是写给他父亲、弟弟等家属的,现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存并精装成册,便于阅览。另有一封书信,是他1949年在狱中写给裘慧英的最后一封遗书,一直由裘慧英保存,文革动乱期间,裘慧英被抄家,这封遗书随即丢失,至今仍无着落,幸好以前曾拍摄照片,总算保存下来。 在敌特猖獗的反动统治区,李白要与家乡父亲等通信,是极不容易的,他的大部分信件都要由别人转送,而且信内也只能写一般的生活琐事。这些信件所写的内容看来虽极平常,但仔细品味,可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报刊活动家,创办指导许多报刊,也发表过大量文章,多数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的,并组织发动多起工人爱国运动。这些活动都是受苏俄共产国际的代理人、中国共产党北方负责人的身份支配的,其"宣传赤化"、"扰乱社会治安"的影响早已深入奉系军阀张作霖心中。除此之外,让奉系军阀张作霖痛恨不已的是李大钊支援冯玉祥,并使其逐渐赤化,策应北伐;同时李大钊还劝诱阎锡山,使其转变立场起兵反奉,由此形成了北方反奉统一战线。由此,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控制北京政府后,查抄苏联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先生于1918年1月初任北京大学图书部主任,至1922年12月2日刊登启事辞图书部主任而改任校长室秘书,他在图书馆的5年中,以一个马列主义者、社会活动家、理论家的气魄,观察、建设图书馆,使社会活动与图书馆活动相得益彰,将图书馆事业置入社会大背景下考察,从而建设出了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创建出了引领当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参考文献73。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与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对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主要角色引人注目,他们的密切交往成为历史叙事的重头戏.关于李大钊与陈独秀之间的个人情谊,有学者曾根据目前出版的他们的私人信件集,以未发现两人有单独来往通信为理由,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虽然政治上志同道合,但在私人关系上交际不多、关系并不亲密融洽.①这个结论似乎有点机械和简单化,并不符合事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不仅是政治上的好搭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亲密的好伙伴,两人交往颇多,友谊甚笃.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思想对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钊具有丰富的图书馆学思想,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的具体实践中,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使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其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当今我国图书馆人本管理制度的提升提供重要启示。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主任职位上,对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馆藏保障体系、队伍建设、内部管理、馆际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现代性改革,使北大图书馆成为研究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有力地支撑了北大的一流发展,其利用这个阵地开展的革命活动更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邓中夏是中共早期的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毛泽东赞誉他是"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典范.他的妻子李瑛(又名李惠馨),是邓中夏的亲密战友、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李启汉的妹妹.邓中夏与李瑛相识相知,结为两情相悦的革命伴侣,但夫妻俩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日子基本上都充满了艰难与困苦.  相似文献   

20.
阳早(1918-2003)、寒春(1921-2010)夫妇,是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国专家.2004年8月,笔者赴寒春女士寓所采访,看见书架上摆放着一张阳早与一位中国老人交谈的照片,工作台上另有一张这位中国老人的单独照.阳早、寒春夫妇在中国工作生活几十年,结交中国朋友并不奇怪,但在这个没有装饰的朴素居室里,见不到其他照片,为何却会有同一位中国老人的两张照片?寒春告诉我,那是他们的作家朋友魏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