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版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须基于不同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数学现实",并且根据学生当下拥有的"数学现实",以生命为本,采取相应的方法予以丰实,根据不同阶段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现实"逐步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技能是数学素养的基础要素,加强数学知识技能的研究与教学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数学技能,完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的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应下大力气研读课标,正确全面的理解、把握数学知识技能.加强知识技能数学的根本途径是实施"过程教育",让学生在经历各种各样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技能是数学素养的基础要素,加强数学知识技能的研究与教学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数学技能,完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的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应下大力气研读课标,正确全面的理解、把握数学知识技能.加强知识技能数学的根本途径是实施"过程教育",让学生在经历各种各样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育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奠基,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优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自由的时间.前提是必须真正确立学生主体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切实践行. 第一,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要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进行课程改革十多年,有关数学教学的很多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部分教师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新理念",以"新旧"代替"好坏",致使课堂教学局限于一种"低层次的摸索"。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正在实施(这里暂且称为"后课标时代"),在"后课标时代"重新审视当前数学课堂中铺垫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性思考铺垫的价值诉求,赋铺垫以新理念、新认识、新内涵,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除了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外,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就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正比例和反比例"为例。  相似文献   

7.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教育理解和教学行为的迭代与更新:教学目标从"孤立"转向"统整",要有整体意识;教学内容从"宽泛"转向"聚焦",要有核心意识;教学方式从"给予"转向"触发",要有对话意识;学习评价从"游离"转向"嵌入",要有多元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学逐渐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领域之一,承担着发挥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使命.本文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载体,深入挖掘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涵特征,发现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特征有助...  相似文献   

9.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数学素养。作为一线教师,在全力打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的同时,更应致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特级教师俞振强"鸡兔同笼"的复习课为例,论述如何让单调而乏味的教学变成丰富、厚重而充满思想的课堂,怎样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学力",如何避免复习课"炒冷饭",以及如何提高复习课思维的"含金量",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于莹  孙宁 《中学物理》2020,(2):42-46
复习课要立足于课标和考纲,其宗旨应该是以课标为根,考纲为本,教材是素材库。复习课,要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即一个提纲挈领的引入,让学生明确目标,有整体的方向;要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重点通过率和难点突破率,归纳方法,提升能力;要辅助学生掌握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的建构知识板块的能力和意识,既高效又提质,既扎实又充实;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默"时间用以沉淀知识,内化成能力,是素养形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微课采用现代化技术,在视觉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务求达到高效、简练、自主的教学目的。如何利用微课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成绩和数学素养是教师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利用微课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利用微课精简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微课洞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教学调整""利用微课优化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多交流分享"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利用微课提升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出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我们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要从数学学科教学转向数学学科教育。要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会"是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三用"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式.以《2017版课标》的"包装彩绳"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三用"统领下按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展开数学建模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焦点逐渐地从学生成绩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标准的推进,"后课标"时代的全面到来,课堂教学有了更为规范、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上好小学数学的例题课,从儿童的需求出发,顺应学生发展,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彻底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交流方式。面对汹涌而来的"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在准确把握"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新特征,以及思政课教学环境新变化的基础上,审慎分析"微时代"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的危机,勇于并善于变挑战为机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变革的新路径,不断以创新举措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理想人格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主渠道作用,助力高职院校实现培育符合时代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新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则主要依赖于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是眼高手低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于",教学中要善于"小题大做",关注学生语言积累的细节,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提高语言积累的效率。语文教学中的"小"断不可小视,更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们往往都是进行语言训练,达成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课堂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会数学思考"的人。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1背景与现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在提出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后,高考正在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转变,不仅强调知识与智力,更强调知识的迁移、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问题情境中构建出数学模型.而现实的问题是,课标虽然对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作了描述与水平划分,但要把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渗透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选择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概率统计内容,从宏观和微观比较2017年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得到结论:2017年版课标重视学生知识学习的评价;内容编排条理化,强调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顺应时代发展,关注知识的时代应用;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着眼于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由此得到教学启示:加强课标对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引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选取富含时代气息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促进概念的直观化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