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对不同库房消毒灭菌剂的敏感性和效果会存在一定差异。为精准了解青岛地区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的物种种类,本研究通过自然沉降法采集、培养、纯化了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微生物物种进行了精准鉴定。为有效治理档案库房空气的微生物污染,采用甲醛高锰酸钾化学熏蒸法,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库房进行了消毒处理。结果显示,青岛地区档案库房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其中含量前六十的微生物物种按"属"分类的真菌有6属,细菌有51属,病毒有3属;含量前六十的微生物物种按"种"分类的真菌有5种,细菌有54种,病毒有1种。通过甲醛高锰酸钾化学熏蒸消毒15小时后,库房空气真菌消亡率为59.1%,细菌消亡率为46.6%,效果显著。本研究为精准了解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物种种类及档案库房空气消毒灭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不仅是影响档案载体材料寿命的重要因素,还会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为提高档案库房管理水平,完善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制度,促进档案部门了解和评价库房空气质量状况,国家档案局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发布《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DA/T 81—2019),并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规范》给出了档案库房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检测方法,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库房,包括在用档案库房以及新建或改建的档案库房。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档案实体和档案工作者健康,需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档案库房消毒。选择消毒剂时,除需具备良好的消杀效果外,还要保证消毒剂的使用不会对库房内保存的档案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检测分析百毒杀、百里酚百里香精油及二者联合对档案库房消毒前后不同时间及干热老化后纸张耐久性的相关指标,发现单独使用百毒杀或精油消毒档案库房对纸张耐久性影响不大,但能否真正用于纸质档案库房空气消毒,还需要结合二者对档案字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永青 《档案》2012,(2):61-63
新形势下,档案馆室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档案库房建设和管理却出现一些偏差,存在着档案库房建设、档案库房温湿度记录、档案库房环境美化和档案库房标志图、示意图设置等档案库房建设和管理中的几个误区,应有针对地对其进行纠偏.  相似文献   

5.
一、做好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档案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工作的重点.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是独立形成的,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设在机关办公楼内.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做好档案保管过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一)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从档案保密的角度,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做好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由于档案库房空气中微生物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外在环境条件等的影响,不同地区档案库房空气的微生物种类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自然沉降法采集了山东省半岛地区3个档案库房空气微生物样本,计算出该地区库房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并与相关标准进行了比较,发现:细菌浓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但真菌污染严重,提示该地区需加强对档案库房真菌的防控,以减少对档案实体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6,(Z1):135-136
<正>一、档案库房建筑的重要性及原则1.档案库房建筑的重要性。档案库房是档案馆(室)保存档案的基地,是为保护档案提供基本物质条件的重要场所,是档案保护技术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档案库房建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保护条件和库房管理措施的简繁、效果和费用。在强调库房建筑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将库房建筑的重要性绝对化,档案库房的建筑与管理都是档案保护技术的重要内容,二者应紧密配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档案库房管理系统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档案学研究》1998,12(2):24-25
档案库房管理系统引论李涛档案库房管理作为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有其自身的结构、功能、特征及运作机制。深入研究和努力建设档案库房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管理水平,而且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一、档案库房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撞击法对库房空气真菌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摸索库房空气微生物的污染特点,为库房空气微生物污染防治和库房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窦梅  于佳  孙京波 《档案学研究》2020,34(5):134-137
已被微生物污染的档案库房如何治理是多年来困扰档案工作者的难题之一,担忧主要来自治理用的物理方法或化学试剂对档案实体的破坏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通过采用低剂量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档案库房,检测并对比了消毒前后不同时间的纸张含水量、PH值、耐破度、耐折度、撕裂度等评价纸张耐久性的重要指标。结果发现,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可以小幅度降低纸张PH值、引起纸张耐破度下降,但对纸张含水量、撕裂度、抗张力、耐折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本文认为使用低剂量甲醛高锰酸钾进行档案库房熏蒸消毒会对纸张耐久性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在档案库房微生物污染严重需要治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甲醛高锰酸钾化学熏蒸消毒。  相似文献   

13.
周文泓 《档案学研究》2019,33(2):104-110
充分诠释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特质有助于形成更加成熟可行的社交媒体信息档案化管理方案,亦可推进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数字转型。本文以理论构建的方法从社交媒体档案库的形成基础、档案特性、新特征三个层面逐级推导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档案库的内涵及特点。本文论证了社交媒体平台可被视作档案库这一提法,并提出形成的社交媒体档案库是基于社交媒体活跃的信息活动构建的信息资源库,因其具有档案价值和日益普遍的档案化管理行为而实现档案库的建构,这个档案库亦从时空、主体、关联性以及价值等方面呈现新特征,由此成为档案管理数字转型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4.
“档案数据化”的兴起对于计算机理解和处理档案文本语境知识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理论”提出“档案文本语境”的学术概念,分析“档案文本语境知识库”的内涵及其建设需求,构建“档案文本语境知识空间”的结构模型并探讨其建模步骤,以某历史档案为例演示“档案文本语境知识库”的建设过程并对我国的档案数据化实践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人工智能社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Archive repository web pages have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nd information about repository holdings is often readily available online. However, so long as full archival records are not available electronically, archivists will have to contend with the increase in reference requests from remote users. The author surveyed one hundred university archives web page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availability of archival records on the Web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this presence on archivists' efforts to provide remote users with access to repository holdings through “ask an archivist” forms, electronic mail, and oth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6.
Paul Conway 《Archival Science》2011,11(3-4):293-309
Digital archives accept and preserve digital content for long-term use. Increasingly, stakeholders are creating large-scale digital repositories to ingest surrogates of archival resources or digitized books whose intellectual value as surrogates may exceed that of the original sources themselves. Although digital repository developers have expended significant effort to establish the trustworthiness of repository procedures and infrastructures,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quality and usefulness of the preserved content itself. In situations where digital content has been created by third-party firms, content quality (or its absence in the form of unacceptable error) may directly influence repository trustworthiness.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the association of archival quality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research. It outlines a research project that is designed to develop and test measures of quality for digital content preserved in HathiTrust, a large-scale preservation repository. The research establishes methods of measuring error in digitized books at the data, page, and volume level and applies the measures to statistically valid samples of digitized books, adjusting for inter-coder inconsistencies and the effects of sampling strategi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then validated with users who conform to one of four use-case scenarios: reading online, printing on demand, data mining, and print collection management.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comment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assessing archival quality within a digital preservation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traces an alternative to the evidence/memory dichotomy in archival discourse by highlighting the nexus between archival ideas about the nature, value, and use of records as viewed and imagined through the lens of an archival concept of evidence as a relation between record and event. This article then explores how “the archival nexus” provides a different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various meaning-making processes surrounding archive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archival repository, and for rethinking the role of the archivis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archival discipline with regard to other disciplines that explicitly address and engage with the archive.  相似文献   

18.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鉴于现有档案价值鉴定系统的问题,分析了电子文件价值鉴定的特点及其实现智能鉴定的可行性.以电子公文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业务知识库,借助信息雷达、文本挖掘等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文件智能分析的鉴定模式,并提出运用该鉴定模式的六大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