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内容来看,新时期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的方向主要体现为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内容数据化、档案平台体系化、档案管理智能化和档案服务网络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技术应用、优化人才结构、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做好整体规划与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其中关于档案数据治理、档案数字治理新模式的论述,为数字档案馆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引.本文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为脉络,梳理了数字档案馆在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技术变革和模式变化,凝练出数字档案馆的演进之路:由原来档案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共享集成的"数字"阶段,到现在智能技术深入应用和档案信息智慧服务的"数智"阶段,再到未来档案资源协同共治和数据赋能档案服务的"数治"阶段.  相似文献   

3.
从微观机理视角分析数据与记录因子的本质联系,构建档案的记录结构模型,探讨数据与档案的双轨共生机理和动态演化路径,对我国档案数据化实践提出若干建议。记录因子是逻辑上不可再分的独立记录单元。数据本质上是记录因子的结构化集合。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其壳层结构模型由“记录核”“记录幔”“记录壳”“记录表”构成,“记录核”中的记录因子以隐性或非结构化形态存在。数据与档案分别处于“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是两种彼此相互依赖、共存互补的记录资源。数据与档案的演化分为“档案到档案”“档案到数据”“数据到数据”“数据到档案”四种路径,记录因子在“隐含态”“黏着态”“离散态”“集合态”“聚合态”之间动态变化。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数据和档案双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开展记录因子抽取技术攻关,进行档案数据本体建设试点,推动国家层面档案数据资源中心协作网络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档案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新对象和档案学研究新论域。立足档案与数据协同视角,从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双层维度透视破析档案数据本体质性、生成机理与运行规律,探索档案数据理论内涵与管理策略。[方法/过程]聚焦档案数据内涵深化与实践创新,通过文献梳理、辩证分析、比较研究与系统建构,归纳档案数据研究题域分布,构建档案生态演化矩阵,洞察档案数据研究发展态势,探究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档案数据是档案与数据的双向延伸、协同交互和内在统一。档案数据化层面,重在引入数据科学知识与数据管理技术工具,从资源转化、技术赋能、服务创新、伦理规制、素养提升等方面构筑档案数据化生存空间,推动档案事业数据化转型;数据档案化层面,重在运用档案学思想与档案管理专业方法,以全景观、法制观、协同观、系统观、平衡观为指引,重塑数据档案化管理体系,促进数据有序归档与安全保管,为数据管理注入档案智慧。  相似文献   

5.
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后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如火如荼、档案管理电子化发展势不可当、档案工作数字环境日新月异等“数治”背景为基础,深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涉及的数字档案管理理念、数字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数字档案管理实操性、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利用等内容,提出数字档案创新管理的新进路:“法治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技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整合;“信息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共享;“智能化”指导数字档案服务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6.
开展档案数据治理研究与实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信息资源数据化双重背景下的发展需求,从学理层面分析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对于档案数据治理实践和档案学理论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我国现有的档案数据治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并阐释了现有研究对于档案数据治理概念范畴、内容结构和功能定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的理论坐标应当是对档案信息治理理论的转型,对档案数据管理理论体系的深化,以及对档案管理理论的外部拓展。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背景 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应对数字时代挑战、实现全面转型的题中要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全面转型.档案作为重要的生产凭证、生活记录与治理工具,必然要参与到"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中,自我驱动智慧化转型,以全新的知识生产、传播与利用范式,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智能便捷服务.为此,《"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具体提出了"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加快档案资源数字转型、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术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中的应用.作为响应,浙江等发达省份率先在本省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高能级建设智慧档案",强化档案数据支撑,推动档案工作整体智治;浙江某市在制订"十四五"规划时,则具体要求档案数据精准治理,加大电子档案数据化力度,拓展档案利用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8.
赵跃 《档案学研究》2019,33(5):52-60
大数据时代兴起的数据化浪潮引发档案界对档案数据化趋势的关注。档案数据化被认为是档案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它是指档案部门以用户需求和业务需要为导向,将数字档案资源转换为可供阅读、分析和处理的档案数据资源的过程。档案数据化对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数据转型与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有助于突破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瓶颈、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的档案服务模式以及推动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实现智慧化。但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档案数据化工作同样面临困境,主要体现为政策与动力层面的困境、人才与技术层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要求档案数据管理高效化、信息服务能力精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在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信息化发展存在档案管理体制束缚、信息服务能力不足、资源优化能力乏力等诸多问题。实现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完善档案资源管理体系与运行系统;构建精准化服务模式,提升信息智能化服务能力;优化信息资源生态,提高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0.
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信息管理范式”向“知识管理范式”迁移的挑战,为档案数据化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逻辑支持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本文在梳理档案数据化工程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基因系统”的概念,从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四个方面解析了其原理并对实践应用提出若干建议。“档案数据基因系统”是致力于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档案数据跨系统融合共享的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的总称,对于提升档案数据化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建设可信社会记忆基础设施,提供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家图书馆经历了从清末至今的几个发展阶段,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业务管理组织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规模与职能体量成正比,组织结构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建制依据以业务流程为主,且业务流程的灵活性持续提升,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同时,业务管理组织结构也受到非专业因素的干扰,出现了机构拆分与合并交替往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探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支持信息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化学类期刊为例分析国内期刊支持信息的现状及合理利用,认为合理利用支持信息是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水平及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我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的学术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研究资料、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出版信息、学人介绍、热点问题讨论、研究生培养、学术资源链接等内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十几位来自同济大学的"小白菜"共同约定:在世博会期间,每人每天写下一段感言,并通过短信发送到其中一位"小白菜"的手机上……如今,这些志愿者都已离开了世博园,但他们的故事却通过有心人的整理,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本期"我的世博·我记录"栏目特别刊登这篇根据手机短信内容整理而成的文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评价作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5,17(5):324-325
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具有学术评价功能,对促进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价值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评价和隐含式评价2种形式;从评价内容看,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评价包括肯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和商榷性评价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结合<长江蔬菜>多年的实际发行工作经验,阐明发行工作中要"最大限度"注意的8个问题;锁定和开发终端读者;发挥行业发展优势;发挥邮局主渠道作用;加大发行征订宣传力度;加大发行投入力度;强化发行服务意识;加强发行数据库建设;突破制约当前期刊发行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对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公益性质扭曲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公益性。认为建立图书馆的公益保障,转变办馆理念是实现图书馆事业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陈皓  张建平 《新闻界》2008,(2):62-64
本文立足意境审美观来解读影片《悲情城市》,探询导演的创作观,分层次的关注影片的画面与镜语、剪辑与叙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导演怎样完成对意境最高层次——"无形大象"的把握,揭示影片的主旨及导演对历史、人生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