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铃 《湖北档案》2014,(10):12-15
“没有档案的社会和不反映社会的档案都是不可思议的”。档案见证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档案化解民事纠纷,档案承载社会变迁.档案传承社会记忆……档案作为一种原始记录,最为真实,最为客观。档案工作闲此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柳泽宇  王忠欢  张雪 《兰台内外》2022,(33):2+81-82
<正>档案是国家历史最原始、最客观、最权威、最直接的记录。面对片段的、残缺的历史记忆,档案人在收集、整理、留存历史的过程中,理应通过不断的发掘、研究构建民族历史记忆,提供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档案人既要守住安全底线,做好档案保管者,还要做还原历史真相与细节的历史研究者,这恰恰是初心所在、使命所在。1初心:新时代档案人有责任做好历史研究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记忆的需要催生了记录行为,记录的控制选择了档案方式,档案方式保存了历史标本,文化的历史时空系于档案传承.如果从文化论,记忆是—种文化心理,记录是—种"写文化",档案则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建构的"管理文化".鉴于档案记忆功能上的完善和文化使命上的自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堪称一项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恼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羊年新春佳节,享受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温馨惬意,茶余饭后品味读书之乐,也是十分美妙的。翻开这本《打开:跟着档案去旅行》,把沉睡的档案唤醒,引领大家在"档案时空"里,感受档案的博大精深。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解读,揭开历史的面纱,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跃然纸上,还原最初的记忆;让读者感知历史的温度与细节,真正看透档  相似文献   

5.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这些珍贵的档案完整而真实地还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历史,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铭记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录音带档案"保留着珍贵的声音资料,对还原历史真相、追溯文化记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成熟,作为声音档案的一种保存载体,录音带已濒临淘汰的边缘,但其中存储着的声音可以并且必须通过数字手段进行抢救,以数字音频形式加以修复和保存。文章从录音带档案模转数的必要性入手,着力论述了音频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在声音档案从录音带转移到数字载体上的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红色档案展览向社会公众讲述历史故事,唤起个人记忆、集体记忆的过程,也是引发公众情感共鸣的过程。红色档案展览以档案叙事的方式为参观者再现原始情景,还原时代情境,并帮助参观者通过多重感官感知历史事件。共同的记忆往往会引起在场者的情感共鸣,档案馆在建构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通常会精心设计展览主题、议题以及展览举办的时间节点等以激发、增强参观者的基调情感、状态情感。为强化红色档案展览直指人心的情感作用,文章从情理交融、资源整合、互动实践三方面探析了红色档案展览的情感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有位76岁的古稀老人,他一生痴迷用县志、档案、历史资料考证偏离历史、或与历史不相符的事件,形成文字,还原历史真相.他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局退休干部、瑶族文化研究专家组成员韩开琪. “考证历史事件,就是对历史负责.”这是韩开琪档案工作的准则,也是他对自己工作的要求常说的一句话.1985年,韩开琪从江永县调入江华县档案局工作,不久便痴迷于档案,开始用档案演绎着还原历史精彩乐章.  相似文献   

9.
记忆是智慧之母,记忆是生存进化之本。档案作为记和忆的统一性,既能真实地记,又能逼真地忆,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让百姓了解档案,认识档案,近距离感受档案魅  相似文献   

10.
口述档案立足个人记忆,挖掘个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社会的认知,从而真实、全面地还原历史事实,建构社会的鲜活记忆,本文在分析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的基础上,阐述口述档案的价值,探讨口述档案价值实现的路径,以期对口述档案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雯 《档案学研究》2018,32(6):64-69
记忆资源的整合近年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为了解当下研究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别从异构记忆资源整合对象、整合基础、整合思路与整合技术四个方面对异构记忆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并基于记忆资源整合建设现状思考剖析“数字记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观点,以求为推动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记忆是人的身份认同的基础。人的社会记忆,尤其是国家记忆是维系人的社会存在的重要条件。公共档案所承载的国家记忆赋予公共档案部门传承国家记忆、培育公民国家记忆的责任。公共档案部门应坚守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原则,通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服务于党史、国史编纂,立足红色档案编创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记忆,通过利用红色档案同歪曲党史和国史以及否定国家意识形态的行为进行斗争等途径来培育公民的国家记忆。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信息是网络时代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记录,是社会记忆的特殊组成部分。鉴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不稳定性,如果不对有价值的社交媒体信息进行合理保存,宝贵的公共历史与记忆资源就有可能消失。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公共信息机构,有必要积极开展与参与社交媒体信息的存档实践,发挥相应的作用。国家综合档案馆应成为政务社交媒体信息存档工作的责任主体,在其中充当主导者的角色;应在非政务社交媒体信息存档中扮演协助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为个人或组织的社交媒体信息存档行为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2,36(3):141-148
从本体意涵来看,历史与档案具有诸多共通之处,二者兼为“往事本身”与“往事记录”,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对过去的记载、追忆与缅怀。从发展历程来看,史学思潮对档案景观的变迁多有影响,二者亦有诸多契合之处,传统史学对档案文献的奉为圭臬,新史学对史料范围的延展及对档案关注点的转移,后现代史学对档案真实性的质疑及对档案范式的影响,使得历史与档案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从本体意涵和发展历程两个层面来看,档案之于历史不应犹如异乡,历史之于档案亦非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5.
藏族石刻档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中央王朝与藏族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详细记载了中央王朝为治理边疆所实行的各项措施。本文从边疆治理的视域出发,提出开展藏族石刻档案的整理发掘研究工作,有利于为边疆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档案支持;并通过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整理发掘的思路与对策,结论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整理发掘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Khmer Rouge archives: accountability,truth, and memory in Cambodia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7.
档案馆尤其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传承社会记忆的文化机构,其资源建设应该包括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提出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建设的法理依据,并针对其建设现状,从法规化、标准化、集中化和数字化等方面,提出国家综合档案馆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华林  石敏  杨娜  邓甜 《档案学研究》2017,31(3):71-76
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是保护与传承民族记忆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民族记忆构建传承的视角,分析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馆藏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馆藏资源构建设计、或缺资源征集、资源整序和数字化资源集中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馆藏资源的设想。以全面性、多样性与原始性原则,优化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馆藏资源建设,对云南民族记忆的完整构建、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档案界对档案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逻辑形式,因而揭示档案本质、确定档案属种就成为档案定义的根本问题。档案记忆理论认为,档案是记忆的物质形态。档案以自身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和逻辑结构的客观优势,成为人类自觉建构的外脑记忆的典型形式。作为用来建构原始记忆的历史文件,档案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档案实体,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维度。以档案实体为基点,沿时空维度,向后回溯是档案记录关系维度,在档案记录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记忆的历史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客体;向前表述是档案再现关系维度,在档案再现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客体加以证明的回忆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证体。在这种逻辑结构中,档案实体即档案本身是档案“二维”逻辑关系和档案“三重要素”的物质载体。档案现象的实质就是以“二维”逻辑关系,凝聚“三重要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校史档案的传承是对学校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发展的直观展现,更是为全社会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是全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加强民族文化校史档案保护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校史档案的价值,提升档案服务的水平。以爱国爱校主题为指引建设校史档案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