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2007,(6):37-37
少年中国学会总会出版的刊物。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著名社团之一,1919年7月成立,1925年底因会员严重分化而停止活动。会员最多时有120余人,其中著名的有毛泽东、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田汉、朱自清等。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湖北相继出现各种宣传新文化的进步团体。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恽代英,早期从事宣传出版活动,创办武昌利群书社,传播新文化新思潮,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光辉业迹,永照史册。利群书社的缘起早在1915年,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读书时起,就对以陈独秀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十分关注。当时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为《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封建的狂飙,这给正在追求真理的恽代英以极大鼓舞。恽代英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喜欢看见《新青年》、《新潮》,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杂志问世已经六十周年,她的历史,和我党一批著名先烈的革命业绩紧密相联。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就是当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恽代英同志。作为早期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代英同志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青年》上具体指导了当时的青年运动。他先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三四十篇通讯,按照党的指示和青年团  相似文献   

4.
恽代英是中共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中国青年运动的领袖,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国青年》杂志主编、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等职.毛泽东生前曾给恽代英高度评价.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坦率承认,恽代英翻译的《阶级争斗》一书对自己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起了巨大作用.毛泽东对同时代人如此看重是极其少见的.作为新生活的开拓者和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恽代英的爱情婚姻生活也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最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他们的反传统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全社会引起轰动.而且对以后的思想文化界一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历史的主题从革命转向改革,对于"五四"意义的评价开始多元化,特别是在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人们对"五四"反传统主义的积极影响产生了怀疑,那么"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看待当时的反传统主义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邱广宏 《兰台世界》2012,(28):30-31
1919年5月4日,一场始于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农工商等中下阶层群众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爆发,史称"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分界点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一部展现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进步文化主潮中的青年编评群体 重庆早期的地方性大报中,《新蜀报》无疑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以传播思想文化资讯为已任的个性化报媒;是“五四”及新文化运动在四川扩展的产物。该报于1921年1月31日始创于重庆,其发起者主要为“少年中国学会”副主任陈愚生等人,具体由当时的川军将领鲜英和罗仪三等人筹资兴办,首任社长为陈愚生,总编辑为刘泗英。  相似文献   

9.
恽代英丰富和完善了他的政党思想,加强了各革命团体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重新认识新的政党,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风云际会的五四时期,曾产生过一个著名的新文化团体,它的名字叫做少年中国学会。这是一个历史长、会员多、分布广、成员复杂、分化最为明显的社团,于1918年6月发起,1919年7月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建立。参加此学会的成员有120余人,毛泽东、李大钊、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均为会员。  相似文献   

11.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青年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建党初期,选择共产主义道路的青年,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努力和尝试.1922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1]召开杭州年会,北京部分会员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这次会议,他们向大会提交了《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民主主义)》的提案,即《北京同人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提案》是北京会员对少年中国学会改造的一次尝试,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庄严宣告.《提案》的成文时间在6月10日之前[2],早于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7月16日,但文中提出的组成"联合战线""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扶助国民党"等主张,与中共二大决议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著名革命家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豪迈诗篇。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进入中华大学学习。这一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恽代英受它影响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后来成为武汉  相似文献   

13.
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从1919年5月4日起,历时56天。湖北在“五四”运动中与全国相呼应,产生了刘仁静、闻一多、包惠僧、恽代英、林育南、董必武、陈潭秋、施洋等一批革命先驱,代表着湖北人民的觉醒和崛起。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3):99-100
<正>李求实(笔名李伟森)是建党初期中国共青团团刊、中国共产党党报的编辑和撰稿人,杰出的革命运动领袖。1903年,他出生于武昌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庭,少时跟随父亲读书,有很好的文学功底。"五四"运动时期,他参加学生示威游行,参与过利群书社活动;他追随恽代英从事工人运动宣传组织工作,在恽代英支持下组织了"觉社"、"互治学会"、"爱智社"等团体,在农村进行过社会改革的试验。结合组织学生运动的实践经验,李求实通过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史学》1998,(3):26-28
1936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十七周年.这天下午,章乃器先生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了题为"谈谈当前青年问题"的演讲,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青年求学与思想问题;(二)青年职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31年4月29日,随着罪恶的枪声,中国天际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殒落了。他,就是因为叛徒顾顺章的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我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家、新闻工作者恽代英同志,年仅36岁。恽代英似乎是命中注定应做青年工作。在他刚刚步入青年时代就成了进步青年公认的青年领袖;他先后编过十多种报刊,除仅编过三个非青年刊物,如广东省委的机关刊物《红旗》,党中央机关报《红旗》,及国共合作时国民党的《新建设》外,其它均为青年刊物,如在中华大学求学时,于1915年与同学办过油印《道枢》杂志,1917年办中华大学校刊《光华学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与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作为具有里程碑式纪念意义的思想、文化的变革,对当时中国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五四时期的新诗革命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爆发的.五四新诗革命取得的成功,与当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另一个角度,即文学语言的变迁,表现出来的是直接的现实性.新诗革命的成功既有必然因素,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这些因素的集合和分析,为后人分析新诗革命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普及为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后,青年农民微信朋友数量对网络政治信息获取、政治意见和态度以及间接网络政治行动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直接网络政治行动没有产生显著作用。与"媒介替代"解释相比,青年农民的网络社会资本对网络政治参与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英年早逝的杨贤江是中共建党初期的党员,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一位杰出的杂志编辑家。1921年,曾和恽代英一起做过少年中国学会负责人的杨贤江,辞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职不久,由一位叫朱元善的老商务人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辑他在学生时代就常向其投稿的《学生杂志》,由作者而成了这个杂志的编者。这个杂志的主编就是介绍他入商务的朱姓编辑。在初始他只是协助这位朱姓编辑主编杂志,朱是一位思想僵化的旧式编辑,并没有太多的编辑思想,结果把杂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咸林中学的早期传播与魏野畴密不可分。魏野畴到咸中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践行五四精神,为当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革命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咸林中学成为华县的革命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