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而爱国主义教育则能够激活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层面出发来培养自身积极地学习态度,以塑造学生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实际生活学习习惯,来有针对性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这样不但能够丰富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更能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理念,把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来对待,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荣辱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在普通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  相似文献   

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因此,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深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认真学习和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求,探索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很丰富的。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统观教材,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统编小学各册语文课本,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爱国主义教材。这些教材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祖国的伟大。教师首先要统观全套小学语文教材,把握住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周绍群 《教师》2021,(8):49-50
爱国主义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思想的黄金教育期,善于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应用生活素材等手段,使爱国主义素养根植学生内心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动中。多管齐下,方能使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在立德树人的旗帜下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2019年秋季,全国各地已经普遍使用全套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启了法治教育的时代。教师要吃透教材,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教材法治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7.
2017年秋开始使用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其无论是在内容选择还是编排案例上,都与之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变化,从而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难度。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编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如何在学科德育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呢?一、站稳课堂,用好教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肥沃土壤1.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9.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讲究图文并茂,与绘本类似,所以在"图文结合"中,穿插浅显易懂的生活案例,更有利于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理解。而借助绘本创意阅读进行拓展,也增加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资源。文章探索了绘本创意阅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已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系统的法治教育正式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然而,面对教材中法治内容的增加,中小学的法治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分析原有思想品德教材中法治教育的不足,进而得出为何将课程名称改名为《道德与法治》。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的设定、法治理念为主线的课程目标及体系的设计、课程实施中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调整等方面对今后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淑红 《天津教育》2022,(18):37-3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做好对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才能获得进步与发展。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本质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科内容还是教育目标,都包含了许多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该学科中开展爱国主义渗透教育是具有多方要素支持的,这对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大多缺少劳动锻炼。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要深潜教材之中,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结合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情况,推出更多的劳动课程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劳动锻炼的机会。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活动组织、训练优化等方面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研究,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程序安排、教学方法传授、教学生活对接等角度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劳动训练的需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依赖于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发有趣、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气息的法治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与教育的不断发展,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统编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不断发展的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道德法治品质、健康生活品质、终身发展品质等,直接关乎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进行从理念到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核心价值素养为方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以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的聚焦与培养。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和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青少年法治教育推行至今,全国各校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尤其是在课堂普法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问题与成绩同在:法治教育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课堂形式单一,活动走不出校园范围,对法治的理解过于狭隘、片面,直接影响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法治教育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紧贴学生生活,直面法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感触法治的温度,以突破法治教育瓶颈,提高法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首次出现主教材和副教材相结合的编排样态。副版绘本独立排列,类似连环画,承担着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的功能。结合二年级下册副版绘本的内容特点,教师可以“巧用资源,让副版绘本活起来;灵活调整,让副版绘本动起来”,在生动有趣的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98):116-117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与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教育内容集中于理论环节,生活相关内容相对较少。道德与法治蕴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与生活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只有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及生活世界领域实施教育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推动学生观念的形成并且展开深入思考与有效探究。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5):120-121
近年来各学段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所调整,教学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全国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也不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期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指导实践。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思考,期待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实现"用教材教",深入研读教材,主动挖掘梳理法治教育内容,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开发多元评价方式,将法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与社区生活。如此,才能提升低年段法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实施是对此的积极回应。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法治素养培育的内涵和当前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分析,找到有效的培育路径。在新时代,必须创新法治教育课堂形式,构建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家庭教育,构建适合课程要求、学生需求和时代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