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群建档是公民,尤其是非主流的少数社群参与档案资源建设、保护群体记忆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建立实体档案馆和在线数字档案馆两种方式进行.以加拿大"另类多伦多"在线数字社群档案馆的建设实践为例,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社群档案建设的本质与过程,分析数字社群档案馆建设的两大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我国社群档案馆建设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欧美兴起一系列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文化现象,并形成了不同的社群档案.本文以南亚裔美国人数字档案馆为例,通过介绍它的基本情况、特色和代表性项目,展示欧美社群档案馆的运作模式,提高人们对国外先进社群档案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联通全国性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云计算是中国联通全国性数字档案馆实现的技术保障。中国联通全国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思路是:基于云计算,构建一级架构的数字档案馆;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创新;推进电子档案综合试点工作;并通过"定规范、建应用、归档案"三步走的建设思路来实现全国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信息服务是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功能,也是档案馆实现公共档案服务和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以用户驱动为动因,从用户特征、用户需求、用户行为和用户认知四个维度,分析比较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建设特色,最后从细化用户分类、完善服务功能、深耕档案资源及优化利用平台四个角度提出优化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性发展之探析 李颖在《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6期撰文,通过对我国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性发展之路.作者认为: 第一,对数字档案馆的理性认识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这中间,包括对数字档案馆概念的认知和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认可度、接受度、根本目标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范围、层次、标准规范与模式的“共识”,等等.第二,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这中间,包括馆藏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对数字化档案的直接接收和对二次、三次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集成.  相似文献   

6.
欧美国家社群档案工作存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感悟社群历史的变迁,重构既有的建档规则三大理念.欧美社群档案建设的主要工作方法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社群档案的网络化收集、存储与共享;通过激发社群成员对社群档案的兴趣,获取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加强与官方机构及社群间的协作.我国可以借鉴欧美社群档案建设的经验,在国内档案网站增设"社群档案"板块;广泛深刻地挖掘身边的档案资源;充实档案资源以优化社会记忆体系.  相似文献   

7.
占晖 《浙江档案》2008,(4):40-41
我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在全省各地相继铺开,通过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进而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我省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省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是规范我省数字档案馆建设工  相似文献   

8.
王兰  路好琨 《湖北档案》2022,(12):54-55
<正>“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从对各类示范数字档案馆的调查数据来看,智能档案库房与数字档案馆两者同步建设,是大部分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实施模式。然而,建设中对智能档案库房重档案实体管理、数字档案馆重档案信息管理的不同定位,使得两者虽同步实施,但独立建设,相互之间数据双向共享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档案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陶水龙在《中国档案》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大数据主要解决的是海量数据存储、计算、挖掘和展现的问题。因此,如何对档案"大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存储、加工和利用变得越来越紧迫。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档案数字资源,这个资源则是由大数据构成。一是数字档案馆具有了大数据特征。其特征是,首先,档案数据的规模"大";其次,档案数据的类型"繁";最后,档案数据的价值"高"。二是大数据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档案大数据的获取;2.档案大数据平台的建设;3.档案大数据的分析;4.档案大数据的应用。三是数字档案馆在大数据时代面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根据国家档案信息化规划及国内试点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一般都把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任务。以长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为例,深入剖析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障碍性因素,可对国内数字档案馆建设起到借鉴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技术为数字档案管理提供了更为实效和安全的可扩展平台。关注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馆各构成要素的安全,是云数字档案馆在建设与运行中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整合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馆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了包括信息系统安全要素、云计算技术安全要素、数字档案安全要素、法律法规制度要素、组织内部支持要素、管理控制安全要素以及目标与反馈要素在内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得云数字档案馆安全评估体系的数学模型进行模糊评价,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云数字档案馆的安全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字档案馆建设看我国档案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档案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数字档案馆建设将在管理体制的设计理念、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管理体制的职能分配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产生重要影响。为了适应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档案利用者服务,我们需要在服务本位理念下厘清档案管理职能,在打破条块分割体制基础上实现与相关领域的横向互动,对集中统一模式作符合数字档案馆发展要求的重新解读,并且要对现有管理机构做出适应性调整,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体制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的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存在缺乏统筹、定位不明等问题.笔者认为二者实为一物,未来理当二而存其一.电子文件中心应是信息时代的新型档案机构概念,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电子文件中心应该在理顺国家整体公文流程的基础之上成为超越我国当前文档管理体制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机构.本文对该机构的功能、职能...  相似文献   

14.
王卉 《图书馆论坛》2021,(5):118-126
文章针对近代广东海关档案现存的语言、书写及专有名词不断变换问题,提出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海关档案名称规范档的语义模型,为档案中多样化的相关名称表达提供数据规范。针对近代广东海关档案中不一致的名称,通过规范控制来分析其中的文字表征、发音特征以及相关的表达方式;参考《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及近代广东海关档案专有名词词典,从语义逻辑关系出发,构建近代广东海关档案名称规范数据的语义模型。近代广东海关档案名称规范数据语义模型的构建,不仅可以作为其他海关档案开发利用的参考框架,而且为进一步构建海关档案本体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立足新《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背景,探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建设现状与推进策略,对于推动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和档案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调查与内容分析方法,全面梳理我国现行电子档案管理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的建设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推进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具有数量渐进增长、内容渐趋多元、体系基本成型的特点,同时存在专门立法缺位、内容陈旧滞后、可操作性较弱、“内向”思维主导等问题。加强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建设,需要充实法规依据、立改废释并举、强化应用导向、注重双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程妍妍 《档案学研究》2019,33(4):124-130
为明确云数字档案馆功能结构模型,对开放档案信息系统(OAIS)模型在云环境下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化、模块化方法提出基于OAIS的新型云数字档案馆功能结构模型,将云数字档案馆内部功能结构分为资源层、应用层、长久保存层和交互层,层次之间负责相对独立的数字档案馆功能,为我国云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人文与档案学跨学科背景下,通过探讨“数字人文”等概念的内涵,调研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现状及数字人文对现有服务体系构成要素中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凸显基于数字人文视角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通过列举实践案例以论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最后从管理、技术、法规维度构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档案局(馆)在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中形成卓有成效的“云南模式”,这一案例的研究、推广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发展。论文以云南省档案局(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为案例,梳理建设特色,分析理论建树与实践价值,提炼有益启示。本文认为,以发展少数民族档案事业为保障,以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云南模式”,切合少数民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档案利用一直是我国档案界的重点、热点话题,档案利用理论成果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国10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上的档案利用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新世纪我国档案利用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档案利用理论的发展情况,以期推动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汪艳  赵屹 《兰台世界》2020,(2):21-24
北京市区域性数字档案馆项目BRDA建设内容主要包括ICT基础设施、数字档案资源、应用系统和保障体系。在功能上实现馆室机构全覆盖、管理对象全覆盖、档案业务全覆盖、资源建设全覆盖、系统功能全覆盖、网络范围全覆盖和保障体系全覆盖。BRDA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区域性聚合,即将同一地区各档案机构的资源在基础层面基于云计算技术进行聚合,采用集约化模式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