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与便利,但同时也给以老年群体为代表的信息弱势群体带来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如何缩小老年人"数字鸿沟"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浙江湖州老年人接触和使用智能媒体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实地调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缩小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路径选择,以期对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信息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媒体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智能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伦理风险.本文梳理了我国智能媒体的相关伦理规范,审视其存在的伦理风险,由此提出智能媒体伦理规制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杨芮 《新闻传播》2023,(12):22-24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驱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智能化传播,并赋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广度拓宽、传播效度提升、话语深度强化等多重契机,但亦使其面临着平台言论多元化、“信息茧房”效应强化、“把关人”角色缺位等现实挑战,如何消除智能媒体嵌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衍生出的解构、孤立等负面效果,重构智能媒体融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契合理路,必须以值引智、以智驭智、以智化治。  相似文献   

4.
李明德 《青年记者》2022,(18):28-31
舆论所涉及的个体成分会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感性的舆论”,而舆论素养作为理性的产物,能对其非理性走向起到中和或阻遏作用。智能媒体以其“平权”属性给予舆论空前的生存宽容,舆论素养的重大意义就是以高度的理性自觉驱动行动来回馈这种宽容,确保媒介空间清朗可控。面对未来智媒形态的新变革,舆论素养养成要充分观照舆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舆论立场与面向的考量、舆论倾向性的精准把握、负面舆论的免疫力提升、养成对象的类型化管理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5.
2023年,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进入第十个年头。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5G、AI相关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融合正进入智能升级快车道。“十四五”规划对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方向作出明确指示: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以内容建设、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为根本,打造具有组织力、传播力、引导力的全媒体传播生态。生态重构是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转型的重中之重,在传播媒介泛在化、传受关系多元化的趋势中,紧紧围绕以“智”赋能,在全新的社会文化版图中找准坐标,打造公共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能力,实现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重新构建传媒产业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6.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扩散过程中,应用领域逐步从专用走向通用,从小众化走向普惠化,但其间所带来的机会也并非能惠及社会所有的物理空间和群体,形成了智能鸿沟。人工智能的离心力、穿透力和扩张力,加快了智能鸿沟的生成速度,加深了智能鸿沟的生成程度,加大了智能鸿沟的生成跨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有可能因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和采纳程度差别而产生社会不平等两极分化的智能鸿沟。在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膜拜感、危机感的交错心理中,更要思考人工智能创新扩散中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技术和如何做好普惠性、包容性的兜底之间的平衡,缩小和弥合智能鸿沟。  相似文献   

7.
8.
9.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应用广度和速度推动新闻生产,推动媒体信息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延伸。本文以媒体实践探索为例,深入探讨智媒浪潮的形成和影响,以及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智媒化赋能高质量新闻生产,提升受众和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0.
甄锐  袁璐 《青年记者》2022,(19):44-46
5G时代万物皆媒,在“新基建”这一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上,高新技术带给媒体融合更多的可能性。本研究根据心理学的需求层次理论,同时借鉴埃里克·阿姆奎斯特等人提出的产品价值要素金字塔框架,基于“技术内部思考者”的视角分析技术驱动媒体融合所具有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便利价值、社会价值这四个价值要素,同时反观技术渗透媒体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师文  陈昌凤 《中国出版》2023,(10):30-34
立足于新闻传播学视野,对国内外期刊的相关前沿成果展开爬梳,提炼出算法边界、算法审计、算法参与、人机关系以及算法与数字新闻业5个具体研究议题,揭示出两个新的智能媒体研究趋势:其一,随着算法在生活中的渗透日益深刻,大量研究从探究算法的“可为”转向反思算法的“不可为”,审计其对社会秩序的挑战,批判性地思考智能技术“可为”与“不可为”之间的界限如何得以建构;其二,研究者的重心正从“算法”向“用户”偏移,对人与算法之间合作、冲突的现实样态展开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人机共生下的关系协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杨 《东南传播》2011,(4):50-52
本文在对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首先,从本体论视域对国家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并借助马克思.韦伯的工具理性分析当前研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剖析国家形象与媒体形象、政府形象的差异,从而扩展研究视野。进而描述中国现实政治语境下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新闻界》2016,(22):34-39
媒介化社会中对大众媒体的使用成为普遍现象。本文利用C G SS2013数据,分析城乡居民的媒体使用状况,探讨城乡居民媒体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电视依然是我国城乡居民最常接触的主要媒体;城乡居民在媒体使用方面存在着年龄差异、城乡差异、收入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由于媒体使用导致的"信息鸿沟"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16.
宋薇 《图书馆界》2022,(5):68-71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媒体与信息环境变革,引发诸如虚假信息、信息茧房、“过滤气泡”等隐患。为有效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为应对媒体信息环境中的系列风险与挑战,图书馆需要深化MIL教育内涵,强化审查和治理,开展融合可解释人工智能的素养教育,参与跨学科研究新领域,加强多方协作,提升信息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在重塑、优化传媒产业链时,也带给传媒业冲击和挑战.算法的"黑箱效应";数据报告的不公开;数据环境的严峻性都导致了用户与生产信息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将受众桎梏于"信息茧房"中,从技术层面瓦解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作为新闻专业主义内核的"职业共同体"正在让位于算法时代的人工智能写手们.因此,传统工业文明时...  相似文献   

18.
卿清 《青年记者》2021,(4):29-30
“智能媒体”是一个尚在探索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它从计算机学科逐渐进入媒介社会学,本质是描述一种在智能技术介入下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出现的新模式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刘爽 《新闻传播》2023,(17):13-15
我们身处的社会正在智能浪潮之下发生着巨大改变,人类社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自1969年阿帕网的诞生,技术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渗透到整个社会系统当中。正是由于“分布式”的网络结构这一特点也为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分权化”的新媒体奠定基础,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其他智能媒体技术运行建立起了底层逻辑。除了社交媒体之外,还包括AI、VR/AR、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这些智能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整个新闻传播业,主要是对新闻生产模式的改变,而我们传媒行业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这场变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手机媒体与我国数字鸿沟的关系,从中西之间数字鸿沟、我国东西部之间数字鸿沟、我国人群之间数字鸿沟以及我国的“二级数字鸿沟”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指出,从每一个方面来看,手机媒体本身的应用差距较小,并且有可能替代性地弥补我国原有的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