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参选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八年级《爱在屋檐下》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课文的课件,并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2.
王飞 《学苑教育》2019,(12):15-15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教育管理者实施了"支教""走教""帮扶"等诸多举措,偏远和教育薄弱地区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就教育、教学规律而言,特定在某一阶段的这些活动,显然违背了教学中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作者将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来探讨"互联网+"形式下,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新手段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进行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时应遵循优质性、新颖性、便捷性等基本原则,并加强教师、教材、教学网站、教学方法及教学支持等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勇 《考试周刊》2013,(63):148-149
<正>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见媒介,在思想品德学科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纵观当前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教学和新课教学,基于学案的教学都是常用的教学范式之一。优质学案是当下课堂教学中最紧俏的教学资源,让很多教师趋之若鹜。从学案制作的普及性和个性化等特征来说,"优质学案的‘优质点’到底在何处",不仅是当下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还是教师专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学案的"优质点"是预思的铺垫、载能的灵魂和致用的平台。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笔者以自己亲历的一节公开课的学案为例。  相似文献   

5.
韩子法 《海南教育》2013,(12):28-29
<正>"四化六环"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范式是我校省级立项的重点课题《有效教学实验学科教学范式构建研究》课题组,在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和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创新提出的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范式。一、"四化六环"初中数学教学范式提出的背景有效教学实验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两年时间,在此期间,学校先后提出了"先学后教(交)点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热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教师发展面临着理念滞后、身份尴尬、发展焦虑、体制困境等难题。大家教师应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积极整合国内外MOOC自主学习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盘活"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大学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教育模式和个体学习模式,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都在进行"静悄悄的革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地理学科为切入口,搭建融学习、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区域研修平台,让区域内的教师既能在这个平台内有研修的主题、合作的伙伴和导师的引领,又能分享区域内的优质资源。一、"课堂观察"是网络时代的听评课范式中学里的地理教师往往人数较少,需要通过"课堂观察"这样的合作范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的听评课范式,是观课教师预先了解了被观察教师的课堂设计意图后,再确定课堂观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教学”是乡村学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其中,乡村教师是否具备“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模型,并形成四大胜任特征群,包括“互联网+教学”技术/知识掌握与应用、“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互联网+教学”态度与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西部三省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不足,自主探索少;开发教学资源与组织教学能力较弱;“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实施力度不够;“互联网+教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等。由此,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开展针对性培训、强化资源投入与共享、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变革力量,以其移动性、联通性、泛在性、微型化、便捷性促使我们使用创新的方法尝试解决教师流动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教育公平研究的范式转型,催生新型的学生学习需求规律,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强调学生的获得感。基于新型学习需求规律的教师走网是移动互联时代教师流动的新取向,其实质是教师的现实服务与经验在虚拟网络中的共享,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师资源覆盖面的新实践,是新时期我国教师流动机制变革和创新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张成军 《考试周刊》2008,(51):225-226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不是教学录像光盘,它既是教师备课的工具,又是一种教学资源。实践中,我们深入解读,充分应用,创新课堂,创立"多媒体互动课"。即由主讲教师、现场教师、现场学生、多媒体课件四方互动的新课型。以主讲教师为主,现场教师为辅,现场教师组织好现场学生与主讲教师的教学互动与交流,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8,(3):53-58
昆明理工大学针对传统公共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从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度、多途径等四个方面,积极推动具有宏观战略创新、中观教学创新、微观评价创新等特点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并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成果有助于丰富高校优质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资源,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构建全面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从而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经南岗区教育局批准,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正式成立"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资源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资源中心承担建设区域教育教学精品资源库的任务,组织区域内教师研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并逐步在区域内实现共享,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各中小学校内涵提升、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而"互联网+"时代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需应用互联网思维更新教育观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反思,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实施"互联网+"教育战略的关键在教师。"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掌握信息和传授信息的能力,从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到深度融合,"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服务。同时也带来了教师专业发展同质化、教学资源选择、疲于应付新技术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的迅猛普及,计算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物理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把一些静态物理现象变为动态展示,模拟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远程教育课程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开发,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完整意义上的技能是"动作-策略"组合,教师技能学习不是对教学行为方式的简单复制。中小学名师的教学视频是面向师范生开展教师技能教学的优质资源,完美性、范例性、前瞻性和自然性是其中所承载的教学资源的鲜明特点。对名师课例教学视频的赏析、领悟与再创是一种教师技能教学的新模式。基于名师课例视频赏析的教师技能教学包含四个环节—形学、口学、神学与身学。  相似文献   

16.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师生共同参与、重视教学的真实性、创造性的新的教学理念,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阐述课堂上教师如何捕捉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对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以及要达到"生成性"教学的理想境界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教育"时代,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能力逐渐成为大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内涵:大学教师要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要具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合、加工、创造的能力;要具备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技能;要具有主动反思运用效果并改进的能力。培养大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能力,需要提高大学教师创建、改进、分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识及能力,提升其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技能,提升其反思、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效果并主动进行教学改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叶蓉 《华章》2011,(20)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预成性教学而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爱包容、捕捉细节、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创造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语文课堂中无法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范式对于重新审视"两课"教师的主体性,进而反思"两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在主体间性范式下,"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并没有被否定或削弱,而是在修正中被赋予了有限性、中介性和生成性的新内涵。两课教师只有履行好这种新主体性才能妥善地处理"两课"教学实践当中的矛盾,进而提升"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规范化共享开放交互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增强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实现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