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民日报》社论稳重而大气,主要原因在于其选题重大,语言使用富于气势,广泛使用祈使句和判断句,句子韵律优美,形式和内容具有稳定性。在评论多元化以及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形势下,读者在解读《人民日报》社论时应同时具备政治性解读、历史性解读和仪式性解读三种解读模式,同时这种解读模式的培养应当成为大众媒体素养教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刘昌伟  吴薇 《新闻世界》2011,(3):111-112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消息可靠性和政论的严肃性在中国具有极高的权威。本文对2000年—2010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发展轨迹做简要的概括和梳理,希望能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使党报社论在保持严肃性的同时能"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发展方向.社论词汇对于社会历史变迁,通过统计与分析,可进一步了解中国在建国以来出现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人民日报》社论词汇统计与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妍 《新闻世界》2013,(6):248-250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主要报纸的观察发现我国报纸社论正在产生一种新的趋势,社论由每逢重大会议、可预知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和重要节日、纪念日才发表的特殊文体变为具有“时评”风格。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的报纸社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报纸社论新走向的具体涵义。并从史论的视角考察中西方报纸社论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 ,研究《人民日报》1950—2015年之间所刊发的妇女节社论评论发现,高频词在中国女性媒体形象建构中发挥了能动作用,且和具体历史社会背景紧密联系。从不同时代的高频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妇女形象作为一个动态主体,经历了从被解放者到参与者再到能动者的进步,经历了从去性别化到性别化的过程,而这应和了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身份是建构和变化着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日报》1949—2020年关于图书馆的新闻报道为材料,运用话语分析与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工具WordSmith Tools 7.0对相关新闻报道进行主题词、搭配词以及词簇分析。研究发现,70年来图书馆媒介形象逐渐从边缘位置进入大众视野,其变迁路径基本沿着时代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建设与改革的轨迹。图书馆稳固的媒介形象元素包括藏书地、借书地及读书地,社会公众对于图书馆作为文献阅读中心的基本职能有着普遍认同;与此同时,图书馆经历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从单一向多元的变化,其媒介形象在变化发展中确认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教育传承的社会定位。图书馆把握自身的媒介形象,对于修正自身定位,改善或丰富社会形象,促进图书馆未来建设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美国政府对华贸易备忘录,这标志着“中美贸易战摩擦”的序幕正式拉开。本文以《人民日报》英文版(People’s Daily)为研究对象,用抽样选取的方式将该报纸上从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到2019年3月28日(星期四)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报道全部摘录下来,根据每篇报道的话语特点将其分成三个阶段,以内容分析和基于语料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得出中美贸易摩擦不同阶段的话语特点,进而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同时提出一些富有实操价值的改进建议,为我国主流报纸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11.
武孟影 《青年记者》2020,(11):109-110
<正>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纪念价值,而报刊作为社会记忆的再生产者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阐释,在传承五四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战争期间,《新华日报》的五四纪念报道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有其独特的呈现方式。本文将通过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方法对《新华日报》(1938—1947)有关五四的108篇纪念报道(题词、歌词、广告、报眼、漫画亦算作一篇)进行研究。《新华日报》将近十年的五四纪念话语主要有两个,从最初的"团结抗战"到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一百年间矢志不渝、一以贯之。作为党的舆论阵地,《人民日报》在“七一”纪念中传递党的声音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其社论表述也成为广为关注的政治话语被传递与记忆。《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将中共党媒的政治表达和建党纪念日的仪式展演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关于中共初心使命的记忆与叙述。本文深入阅读梳理《人民日报》建党纪念特刊,进而探讨“七一”社论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叙述与使命表达,总结仪式化的初心纪念对于建构党员干部政党认同和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作为"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新闻评论在各类媒体尤其是在报纸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台湾《联合晚报》社论的分析,归纳出该报新闻评论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以来的五次选举期间,《人民日报》涉台选举报道的事实细节逐渐丰富,话语从情绪化回归理性;对台湾当局及政党的评价越来越审慎。这些现象对于中国进一步加强涉台报道的启示在于:大陆媒体应当注重在不违背中央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改进涉台报道话语方式;大陆媒体应重视台湾各界民意的表达;而涉台报道时,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应更加务实地考虑引导两岸民间交往,给予媒体更大的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运用报道框架的"梯次模型",选取《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2014年APEC会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媒体呈现来挖掘中美主流媒体在重大经济报道中如何构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韩红星 《当代传播》2021,(3):109-112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我党办刊历史,总结党在报刊阵地的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社论成为记录当时重大新闻与重大事件发表的阵地,是党的思想"号角".1938年1月11日创刊并在国统区持续办报9年多的《新华日报》,被毛泽东誉为"新华军",是抗战时期"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其社论成为宣传...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21):24-29
本文以《人民日报》1978年至今的所有报道为研究样本,以关键词检索与文本内容分析为主要途径,对三十余年来"性观念"相关报道的媒体态度和文本话语变迁进行考察,以期了解媒介是以何种方式将社会敏感及争议性议题呈现在大众面前。总体而言,即使是态度保守的主流媒体,三十年余间对诸如同性恋群体、性知识、不正当性行为等内容的报道都发生了方式和态度上的变化。但是,在更为人性和宽容的同时,刻意的淡化和搁置,也是主流话语体系应对社会争议性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刊载的新闻漫画予以详细的内容分析,总结当前<人民日报>新闻漫画在反映现实、态度倾向、刊载形式方面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博客不仅作为技术、作为个人网络日志存在,更是作为一种话语存在,这种话语类型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公共性等特点。通过对《纽约时报》网站"LEDE"博客中有关"奥运火炬传递"这一新闻事件的话语分析发现:博客改变了传统媒介的新闻话语的特点,网民的参与不仅分散了传者设定的话题而且重构了传者所要传达的语义,从而解构了传统媒介传播者话语霸权的地位,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倾向,由此可以窥见西方新闻博客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这一新闻事件的话语呈现。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新华日报》刊载“二七”纪念相关文章,构建起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中共通过系列文章,凸显全面抗战话语,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强调工人在“二七”罢工及以后革命中的中坚作用,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不断动员各阶层广大民众发扬团结精神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