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尝试对习作命题、习作内容、习作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习作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
李勇 《小学生》2013,(2):49-49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将习作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提起习作,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  相似文献   

3.
习作应当给予学生抒发体验、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不拘形式地自主表达感兴趣的生活,让学生的个性各放异彩,绽放千姿百态的花朵,是习作教学的追求。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习作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开放习作题材选择使其贴近学生生活,优化习作指导策略激励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4.
吴爱珍 《学苑教育》2012,(19):28-29
在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在情趣盎然的环境中写作,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能写,让学生要学会读写结合,让习作训练回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评价与总结。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呢?一是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选题者。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目标要求,根据个人喜好,让学生在课程框架结构下,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如在组织单元主题活动"我们的元宵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讨论出活动主题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作文,学生望而却步,教师绞尽脑汁。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立意到布局行文,费尽唇舌,但学生作文依然是空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失望。看到那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此中怎么也寻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原因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尊重。因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措并举,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  相似文献   

7.
正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修改往往是耗时低效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实效。教师必须给学生尝试自我修改作文的机会,否则学生就难以学习并获得这种能力。一、参照习作例文自主评改学生在学一篇习作例文时,就应该进行一次作文。习作例文是作为写作范例的文章,学生的习作是否体现了例文中  相似文献   

8.
对于指导小学生习作来说,老师如何让学生想写、爱写、能写,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是很大的成功。“成长作文”课题组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选题命题”、“课堂教学”和“习作评价”三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优秀教师作文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自主作文。首先,创设自主探究的“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遇,设计自主探究的情景,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或让学生动手操作等等,让学生亲近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其次,开放自主探究的“度”,即拓宽作文题目、内容、体裁等的自由度,扩大习作评议的参与度,渲染佳作的知名度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捕捉灵感,下笔有神,妙笔生辉。如此学生方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彰显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留心生活,读背练改,积累习作材料;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表达,彰显自我风格;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拘一格进行习作训练;指导学生观察,善于发现,丰富习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黄飞 《考试周刊》2014,(75):41-4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倍感头痛的话题,不少学生在习作时或无从下笔,或语言干瘪。为此,作者采用"小组合作作文"的形式,把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习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篇作文。在选题、写作、评议、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共同参与,融个人力量为集体力量,从而让原本枯燥的习作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干篇一律,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丽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吴纯 《海南教育》2008,(5):23-23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干篇一律,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丽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下面,谈几点自己在习作教学中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自主选择 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其选择习作的内容自然也不一样.高明的教师总是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如一位老师在上题为《说说,画画,写写》的习作课时,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后,提供了班上的两位学生、老师自己、孙悟空和猪八戒等众多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写谁.这几个写作对象中,既有学生熟悉的,也有现实中不存在但感兴趣的,这样选择性强,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都可以.由于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当然生动有趣,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王强善 《考试周刊》2013,(32):47-48
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应更加"给力",给予学生"正能量",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评价应走向自主、开放,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丰富体验,提升习作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怕写,教师怕改,习作教学效率低下,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成了横亘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从激发兴趣、方法引路、竞赛机制等方面阐述如何成功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使学生在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让习作批改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