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在轻松的课前热身活动中,孩子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被进一步激发.正式上课.张老师在表扬了孩子们后,出示并板书课题,然后请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对学生精神的滋养,应该如一日三餐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认为阅读需要诱惑,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切记急功近利,做到有心无痕才是最高境界。一、日有所诵,练童子功1.每日古诗周一到周五每天一首古诗,用一块小黑板挂在墙壁上,同学轮流负责更新。每节课开始前,师领读两遍,齐读三遍,学生运用其它边角时间进行背诵,当老师醉心诵读的时候,学生一定会被感染。古诗内容可以以作者  相似文献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小时候刚刚开始接触古诗时背诵的第一首诗——《静夜思》。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记得小时候,我嗲声嗲气地朗读《静夜思》。现在,《静夜思》被我朗读得有声有色。一次与一次朗读的感觉不同、韵味不同。这首诗更成为了我的国学启蒙……小时候,奶奶总喜欢抱着我,给我念古诗哄我睡觉。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古诗很美、很动听。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  相似文献   

5.
外孙背唐诗     
当年女儿不到三岁时,我就开始教她背古诗。天资聪颖的女儿很快就能背诵李白、杜甫、王维等大诗人的几十首唐诗。  相似文献   

6.
我的语文史     
<正>一我两岁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咿咿呀呀地背古诗。她说"锄禾日当—",我就挥舞着手臂大声地接"午"。当然,这是母亲告诉我的。后来,我背着小书包上学了。这是个以背古诗为特色的小学校,一群小孩子人手一本《诗海泛舟六年行》,囫囵吞枣、争先恐后地背古诗的样子,现在回想,真是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一定比例的古诗。教学这些古诗后,教师大都要求学生会背诵或默写,这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教学得法,认真加以指导,学生就能很快背诵古诗。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五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解背诵法 背诵是熟记的结果,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只有理解了,才能牢固地记忆,从而背诵出来。所以背诵一定要以理解为前提。学生理解了所写的事物,懂得了所写的意思,了解了句与句的内在联系,再指导背  相似文献   

8.
于晓彦 《甘肃教育》2014,(23):119-11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当一个人面对人类最宝贵的作品沉醉不已的时候,诗意的生活也就向他拉开了帷幕。《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诵读"的目标提出了三个层次: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  相似文献   

9.
邱庆彬 《成才之路》2014,(26):80-80
正古诗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助人前进的标杆,家长们在孩子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有意让孩子背诵古诗,进入小学更是加大了古诗学习的数量。对于古诗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背诵、解释句子,更要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只有掌握了古诗的意境才能理解古诗的精髓,从而领会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针对古诗的意境教学进行简要归纳。一、背景引入虽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低,生活阅历比较少,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学生对人生态度的理解能力,处于低年龄的学生需要一些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对低年级的吟诵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我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鉴于他们识字量不多,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吟诵古诗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朗读古诗吟诵教学的第一步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它是学习吟诵的前提。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可以独自朗读古诗了。在《我爱吟诵》这本教材中,他们开始接触的都是近体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古诗内容简单,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古诗都是他们在幼儿园时就会背诵的,所以读准古诗并不难,读上四五遍就可以做到读得正确、流利了。学生们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美文学。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30多首古诗,它们蕴含着语言美、事物形象美、思想情感美。意境美、想象美和节奏韵律美,是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中的诸多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初选中激发审美欲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多以概括反映自然景物和实际生活为题材,易为学生接受,其中不少古诗学生在学前阶段已能背诵。他们都感到古诗很美,但说不清美在哪里。如教学《画》这首谜语诗时,当我一出示课题,就有不少学生背诵起来。但是,他们不知道这首诗为什么读起来好听…  相似文献   

12.
崔英强 《山东教育》2003,(13):18-18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预备铃响过,我走出学校广播室的门,见门外站着7个学生。经询问得知,原来是学校刚开展了“每天诵古诗”活动,学生们觉得在广播上朗诵古诗有些新鲜,这7个学生其实就想看一下背诵古诗的同学是否在真正背诵,更想体验一下上广播的滋味。心中掠过一丝悲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当城里的孩子在熟练地操纵着电脑,不知疲倦地玩着各种游戏,抑或是上网聊天时,许多农村的孩子想手执话筒,通过扩音机让自己的声音在学校上空回荡竟也是一种奢望!他们多么希望能像村干部一样通过广播讲几句话啊!学校当周要求背诵的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  相似文献   

13.
我的语文史     
正语文从来是一门有关素养而无关分数的学科。我两岁的时候,和母亲一起背古诗。她说:"锄禾日当——"我就挥舞着手臂大声地接:"午——"当然,这是母亲告诉我的。后来,我就背着小书包上了小学。我人生中的第一所小学,是个以背古诗为特色的小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我至今还记得水泥操场东侧种着三棵矮矮的松树,高年级教学楼的一楼有一面大  相似文献   

14.
我小时候背过不少古诗,白居易的《长恨歌》120句、840个字,我到现在还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朱自清的散文我也背了不少。记得小时候叔叔教我学英语时,每次给我讲新课前必须先背老课文。开始还可以,到第十课后,要背前面的许多课文,真是困难。好在当时年少,记忆力好,便尽量地熟读它、背诵它。后来学了俄语,我又背过不少俄罗斯名著,包括著名学者巴甫洛夫给青年的信。小时候精力旺盛,记忆力强,利用这个时候多背诵一些东西,能终身不忘,一辈子受益。其实不单文学名著要背,数理化中的许多公式、定理、常数等都应该熟读背诵,比如2、3、4的对数各…  相似文献   

15.
背诵古诗好处多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大量地背诵古诗是继承这笔财富的好办法。背诵得越多,获益就越大。大量地背诵古诗.可以使学生产生语感,从而揣摩出古诗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初学作文的学生的作文往往直露、平淡、语言嗦,这几乎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一、案例写真一堂语文课上我刚教完古诗《村居》。为了提高学生诵背古诗的兴趣,我提议:同学们背诵古诗,老师就在黑板上默写古诗,谁先完成就算谁赢,输的要认罚。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结果是我输了,教室里一片沸腾。  相似文献   

17.
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群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好古诗,就要在选文时既见"文",又见"生";课堂教学时既得"意",又得"法";在课堂延伸时,既要拓"知",又要延"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入意境,又得内涵,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周围很多人的眼里,我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人们纷纷向我请教"教子秘诀"。我仔细想想儿子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唯有一点值得向人传授的经验,那就是——让孩子在启智故事中成长。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古诗,无论是形式,声韵,还是意境.都具有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无可比拟的美感.<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我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我们班要举行古诗诵读比赛了。进入决赛的是我——人送外号"机灵鬼"、王家祥——我送外号"闷葫芦"(因为他平时不言不语,但心中有数)、王轲——全班公认的"女生大王"。对于这次比赛,我可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心想,这次的冠军应该十拿九稳了。比赛开始了,第一关要求自选五首古诗,我第一个闪亮登场。走到台上,还真有点紧张,我不由得给自己鼓劲,先稳定了一下情绪,便开始表演了。我背诵的是《小儿垂钓》、《悯农一》、《悯农二》、《山行》、《寻隐者不遇》。我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