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1,(10):54-54
"有病早治、没病早防"。《萧山日报》孙道荣的杂文、第2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从题目上明确了内容与医学无关。一篇文章,探究一种病,又无关医学,使为人熟知的"颈椎病"多了一丝神秘,文章添了一丝撩人魅力,有病没病都不妨一读。"讳病",是人的普遍心理。  相似文献   

3.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1,(11):53-53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一种感觉的词语用来表示另一种感觉,使意象更为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王学文先生的时事评论《留白的艺术》之所以产生异样的美感和启示意义,并跻身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之列.很大程度上由于作者在论事说理中巧妙地借助和调动了读者的“通感”,言此意彼、形象生动、举重若轻地阐述了蓝色产业“科学发展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陈全 《军事记者》2012,(2):54-55
《“分”出来的“合力”》是中国纪检监察报社2010年度“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纵深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中的一篇优秀作品。 这篇通讯对重庆市南川区探索推行党政“一把手”五项工作不直接分管。将财务、人事、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要害权力进行分解,并配套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实名推荐干部等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主题鲜明、构思严谨、事例翔实、标题醒目、语言清新,荣获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8日,《火箭兵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篇报道《满城都是兵细辨求救声——大地震后第五天北川见闻》,该文作者以简朴、准确的语言第一时间传递出来自重灾区的消息,向读者生动展现救援现场上演的感人瞬间。这篇报道在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三等奖。深刻的主题思想《满城》一文采写于地震发生后第五天,这个时间节点已经超过了救援“黄金72小时”。但是.作者依然将目光锁定在搜救行动中。在救援进展缓慢的时刻,作者讲述了救援北川县税务局职工周亚君和朱兰的曲折过程和感人细节,用具体事实褒扬了解放军官兵“不言弃、不放弃”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邱翔 《中国广播》2008,(5):69-71
在2007年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上,获得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与新闻单位受到了表彰,中国广播网凭借作品《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荣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专题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青睐呢?笔者认为,除了主题鲜明重大外, 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角度分析, 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本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但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新闻事件的核心事实周围总是存在着有色有形的新闻环  相似文献   

8.
《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 刊发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 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 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 这篇仅520字的消息,是一篇实施 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 一是导语"抓人",让读者 "一见倾心"。消息导语要写得有 诱惑力,要能"抓住人",让读者 一见倾心,最好能达到清代李渔 所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 目,仗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时代意识:选题前的思维框架优秀的新闻图片多是对时代、对社会长期思考、关注的结果,并通过捕捉社会现象来呈现.《孩子,妈妈带你回家》(图一)描写的是一位妈妈和一个孩子在年关不辞劳苦回家与家人团圆.然而他们不仅仅是一位妈妈与一个孩子,而是一个群体的缩影."返乡"与"农民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物,以此为题,能展现出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26日,笔者采编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拨亮生命的烛光——记朱智红和她的爱之家孤残儿童寄养点》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这部作品获得当年河南省新闻奖(广播电视部分)电视社教类专题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0):52-53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一文,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突显了一位政府高官为百姓立言,伸张正义。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30日,我冒着刺骨的寒风深入到白城万宝镇的一所村级小学采访一位凭借自己的智慧获得20万元奖金,并把钱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的女教师。回来后,我饱含深情地连夜赶写了一篇题为《获奖20万元的乡村女教师于晓波的故事》的通讯(原载《白城日报》2001年12月8日第一版),文章发表后,好评如潮。后来,这篇作品先后获得第11届吉林省好新闻一等奖、第16届中国地市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第3届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好新闻一等奖、第5届白城新闻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