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佛教写经与士人书法的审美意识文化敦煌遗书自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地理、军事、文学、音乐等众多领域,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作为诸多内容的载体——书法本身,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它出自于古代一些学...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地区在历史上就曾经是西域佛教繁盛的区域,麴氏高昌国和唐代西州时期,当地的佛教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在妇女的佛教信仰方面,比丘尼和尼寺众多,优婆夷及世俗女子也学习佛法、写经讲经,布施财物等进行各种佛教活动。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到,当时的妇女主要进行大乘佛教的净土信仰。  相似文献   

3.
快乐加油站     
《课外阅读》2009,(15):18-18
听音乐 去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见老师边听佛教音乐边批卷子,问何故。答曰:“佛教让人向善,听着佛教音乐批改卷子比较容易手下留情,要不然这群小兔崽子全部不及格!”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以来盛行刺血写经,敦煌写卷《〈灵州龙兴寺白草院史和尚因缘记〉》反映了佛教刺血写经与儒家价值观之冲突。牛肃志怪传奇集《纪闻》中"屈突仲任"故事以及敦煌老人刺血写经的题记,则显示出刺血写经在佛教地狱信仰背景下在庶民间的转变,可视为佛教中土化、世俗化历程中的一个侧影,故敦煌写卷《灵州龙兴寺白草院史和尚因缘记》具有重要的宗教思想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美国安思远先生所藏的61件佛教写经中的未定名者给予定名,原名不准确者则给予订正,并分析了这批写经的价值、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源自汉文灵验故事,梳理这一故事的源流演变有助于考察应验故事流变历程。写经灵异故事之演变体现了民间写经、《金刚经》信仰等风气的盛行,折射了佛教普及化与世俗化的时代特征。回鹘译文反映了回汉民族以佛教文化为媒介的交流现象,记录了回鹘接受大乘经典的真实情况,对研究回鹘佛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说明上海图书馆所藏敦煌写经,主要来源是五十年代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所移交。六十年代在顾廷龙馆长指示并亲自指导下,曾对这批卷子展阅检查一过,并作了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历年收购续有所得。一九八四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施萍亭、李永宁两位同志来沪查阅馆藏敦煌遗书,多承指教,对部分卷子的经名作了更正,对不知名者又考定了经名,促进了我们的编目工作。本目录以隋唐写经为主,题名后括号内的号码为馆藏号,后附非敦煌所出占写经(183——189)及日本古写经卷(190——224)凡224种。但限于业务水平与时间仓促,未能查考有关目录和资料,错误之处难免。仅将它提供给敦煌学者和有关单位作为参考线索,希望能为敦煌学的研究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8.
文化作品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2):F0002-F0002,F0003
文化,男,陕西咸阳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敦煌学会会员、甘肃省彩陶协会顾问、甘肃省陇山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讲“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古代画论”、“美术考古”、“书法篆刻”、“国画人物”等课程。发表《六朝前期北方文字字体的发展状况》、《两汉时期西北地区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影响》、《敦煌佛教写经与士人书法的审美意识》、《论西蜀画风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影响》、《20世纪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思想发展浅论》等学术论文数十篇。美术、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和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相似文献   

9.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北凉王族与高昌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凉王室入据高昌之前,当地佛教虽有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北凉王族在高昌地区造寺立碑,译(集)经、写经、开窟造塔,大大推进了当地佛教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试图从书法入手,并结合章所反映的史实对P5043号卷子加以探讨,从而提出以下假设:卷子出于欧阳询之手,因敦煌官吏僧俗请为唐太宗立生祠而作,用于刻碑纪事。对此卷子的考订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隋唐之际的书法艺术受到佛教思想的渗透,译经、抄经、写经等佛教传播手段也促进了隋唐书法艺术的繁荣,一些书家在临池研修过程中多涉足佛教来提高书艺,书学高僧对书法艺术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禅论书理论也在书籍中大量涌现,禅学与书学相互影响,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3.
变文是唐代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它已经具备了成熟小说的特征,是唐代与文言小说并行的通俗小说。佛教变文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它的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佛教变文创造了一个人神混合的世界。形式上,佛教变文散韵结合,善于铺陈,这些写作手法被明代神魔小说所直接继承。所以,佛教变文就是唐代的神魔小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两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卷轴式写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4件。这些写经对研究敦煌唐代佛教文化和吐蕃社会历史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上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佛教医籍是佛教医学的基础.唐代佛教医籍的特点是:官修史书收录的佛教医籍与释教类目录书的收录数目差别较大,唐代翻译的佛教医籍数量少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前期翻译的佛教医籍多于唐后期;佛教医籍中存在"医咒合一"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唐代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唐代书法繁荣昌盛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书法教育的普及。唐代帝王本身就喜爱书法,对太子、诸王以及后宫的书法教育亦相当重视,这可以说直接促进了唐代书法的兴盛。唐代皇室的书法教育,不但是唐代书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唐代教育兴盛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令狐氏是敦煌大族之一,自汉代徙入敦煌后逐渐成为儒学经术世家。北凉灭西凉后,令狐氏开始为人抄写佛经,接触佛教,由以儒术传家的传统大族转变为儒释兼通的新型大族。北朝时期,令狐氏在官方佛教写经中起着主导作用,且信仰佛教,与佛教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一切很好地反映了汉晋北朝时期敦煌大族与佛教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20.
索姓家族是唐代敦煌地区的名门望族,现存敦煌卷子中有许多卷子,其内容与索姓人物相 关。前贤辑释、校读了这些卷子,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便利和研究基础。但敦煌卷子因年代久远,字迹漫漶,且多俗字,校注中难免有失误之处,而正确释读文献是深入研究的基础,故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对所发现的一些失误之处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