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春天同行     
春节一过,报社便酝酿培训年轻记者业务之大事.对一家报纸来说,发展之计在于春啊!  相似文献   

2.
“回去多写好稿”是《雅安日报》新闻培训将要结束时,社领导、老师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一番话。   得知《雅安日报》举办新闻培训班,我便自费从汉源县赶来参加,不幸的是 10月 7日晚钱包掉了。第二天早上,我到报社找到社领导反映情况,报社领导、老师得知情况后,他们研究决定免收我的培训费,并借 200元钱给我作生活费,让我安心地参加完 15天的培训。   我将用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尽量写好稿,来感谢《雅安日报》和所有关心过我的人们。 用“回去多写好稿”来感谢《雅安日报》@伍金祥!四川汉源县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21日,当我进入《半岛都市报》开始见习记者生活时,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在激动和不安中开始了记者生涯。当记者先学做人报社为我们这批新人准备了精心的"新记者课程培训",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中,社长王军教给我们"做记者要先做人",做记者一定要搞清楚何以为记者,何以为人,做人是一名记者永  相似文献   

4.
政策提示     
◆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全国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在政治上进行领导,在业务上进行指导。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分别组织制定报社、新闻期刊社和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的要求、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指定培训参考书目,并对全国报社和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  相似文献   

5.
报社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可以加强报社与通讯员的联系,增进与通讯员的沟通了解,对壮大通讯 员队伍,提高自己的办报水平和稿件质量,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有些报社的所谓培训,却很难受到通讯员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同事们看见我给报社写稿十投九中,以为我和报社的编辑混得熟.其实我认不到几个编辑,这多亏了《宜昌日报》社给我找了好“老师”——《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7.
蒋建科 《青年记者》2012,(15):13-14
一 26年前,我从地处陕西中部杨凌小镇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被选调到人民日报编辑部工作.来京报到当天,报社派了一辆小汽车,拉着我的行李从北京站驶往报社,看着宽阔的长安街,越过繁华的建国门立交桥,想到自己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大报的记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随着对报社环境的逐步熟悉,开始时的那种新奇感消退之后,一个问题便经常浮现在脑海里:我一个学农的到报社来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图文并重”已在全国报界形成共识多年,且不断出现新的成果.过去,人们把工作重点放在老总上,认为实现“图文并重”的关键是领导解放思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当老总们开始重视新闻摄影的时候,新闻摄影自身又常常捉襟见肘,拿不出打动人的佳作来,尤其是创新之作寥寥,大路货充斥版面,图片多了,在版面上的位置也重了,新意却不够.回过头来,板子还得打在老总身上.长期以来,报社特别是地方报社由于各种原因,对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对提高摄影记者素质抓得不够,反映在图片上便是创新不够.分析目前地方报纸新闻摄影队伍现状,别处我不敢说,敝报里有教训可以总结的.我丝毫不愿贬低摄影同行,相反,我对摄影记者辛勤劳动和工作成绩一向钦佩.过去报社选新闻摄影记者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从摄影爱好者中挑选,文字水平要求不高;二是从不大适合搞文字的编采人员中选拔.被选的同志大多数没有经过比较严格的高等教育,从事新闻摄影之后长期没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造成部分摄影记者实践多于理论,吃苦多于读书,动手多于动脑.近几年,各个报社开始注重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这种状况大为改观,如地市报中的《襄樊日报》等,抽调精兵强将搞新闻摄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2,(5)
这三项措施是: 一是发证上岗。首先在提高记者素质上下功夫,对报社中层以上干部,由省里进行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水平;中层以下干部和记者编辑由报社自己培训;对具备编辑记者能力及素质的人员颁发上岗证。 二是上网建档。对各媒体取得正式上岗证的编辑记者,要求全部  相似文献   

10.
叶辉 《新闻实践》2009,(2):72-74
半壁江山,这是报社历来对驻各省记者的称誉.支撑着这半壁江山的记者,或孤身一人,或三两人为伍,承担着报社交给的任务,一个个身手不凡,堪称优秀.他们个性各具,色彩缤纷,甚是可爱. 2006年10月25日,作为地方记者的一员,我去北京报社总部公干,出版社社长Z设宴款待.没想到消息走漏,总编辑闻讯欣然加盟,作陪的还有记者部主任S.  相似文献   

11.
报业发展波澜壮阔,报社管理也日新月异。组织结构、考核体系、培训设置中的老模式受到挑战,新模式次第现身,在给自己报社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对整个报业颇有启迪意义。新形势下,报社管理考核上重数字绩效,引导上重激情,而对管理起基础作用的组织分工在采编关系上也屡有创新。考核  相似文献   

12.
我的老东家21世纪经济报道有一句名言:“他们都在忙着看空,我们坚持做多.新闻依然创造价值.”虽然我现在离开了报社,但对新闻的价值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下午,第一时间在网络上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我就立刻给部门主任汇报,报社应该派记者前往灾区.我对那一带情况比较熟悉,请求参加.  相似文献   

14.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放弃一份不错的工作,而到报社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校对?我的回答总是:缘分,追求,或者说是文学对我的磁力.  相似文献   

15.
人总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的将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前不久,我所就职的单位——四川广旺集团《广旺能源报》要在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一期新闻培训班。按照报社的安排,我将在这次培训中结合《广旺能源报》三、四版的栏目设置和来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讲授重点栏目稿件的来稿要求和消息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虽然已多年不给报社投稿,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报纸通讯员,我还是很乐意谈谈我对报业流程优化的见解.如果我对报业流程的理解停留在过去阶段,那就只能请读者见谅了.  相似文献   

17.
我刚到大众日报的时候,听说朱民是报社头号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想知道他是什么模样的一个人.那时候的报社大院,中间有一方高地,植有苹果树和瓜菜什么的.报社的所谓"牛鬼蛇神"们,有时候就在这方高地上劳动.一天,我见有几个人从高地上下来,就问一个同志:"哪个是朱民呀?"该同志用嘴巴一指:"后边那个."  相似文献   

18.
吕子尚 《今传媒》2008,(6):43-44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报社一把手工作千头万绪,第一角色是什么?我说,政治家办报是前提,懂得采编业务是基础,第一角色应该是传媒企业家,会经营报社.一把手的职责就是精心打造消费者满意的报纸产品,在内容和经营上找到平衡点,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封面链接     
从2001年中期开始,美国报业广告收入急剧下降。为了节省开支,报社开始裁减采编人员,压缩培训经费,减少报纸版面。新闻工作者和一些传媒观察家对这种状况感到十分不安,认为这将使报纸的质量受到影响。他们认为,如果能证明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比低质量的新闻报道能给报社带来更多的收入,那么报社老板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报社档案作为现代报社的一种独特资源,已被广泛用于报社领导的重大决策和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报社档案的有效利用是做好报社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认清报社档案的特点,突破报社档案管理中的瓶颈,保障报社档案质量以提高其利用率,拓宽报社档案获取途径以扩大其利用范围,对报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