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也在逐步趋于完善。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显现。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美国高校的相关做法,尝试探讨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由"无偿赠予"向"有偿资助"的转变之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资助观念和方式亟待转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提出 ,要更好地解决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 ,当前大学生资助观念和方式亟待实现三个转变 :变单纯发挥资助的经济功能为经济和教育功能并举 ,变无偿资助为主为有偿资助为主 ,变完全依赖政府资助为在坚持政府资助为主的同时 ,积极开拓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经济困难生在高校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困难生作为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与学校的广泛关注。目前,济南大学已经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绿色通道、辅导员家访"为核心的资助体系。多措并举资助体系的构建,有效缓解了困难生的经济压力,但是在该资助体系中仅有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有偿资助,其他为无偿资助,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无偿资助模式影响下产生"等、靠、要"等消极思想,不利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推进。倡导资助模式改革,由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迫在眉睫。本文以济南大学资助体系为例,针对无偿资助存在的弊端及有偿资助的优势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是国家对贫困生最直接的教育投资,经历了从个别资助到大范围资助、单一资助到系统资助,经济资助到物质、精神的全方位资助的过程.高校现行的资助体系的缺陷和现存的贫困生接收资助的心理现状,致使部分贫困生无法获得应有的资助.将贫困生心理资助纳入高效资助体系,对不同的贫困生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教育,避免一概而论,才能确保实现助困与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贫困生帮扶工作的现状出发,阐明了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同时,高校必须切实抓好贫困生帮扶工作,并提出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与贫困生帮扶相结合、物质助困与精神助困相结合、无偿补助与有偿资助相结合、资助与自助相结合的助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着助困与育人的脱节、贫困生主体性发挥不够和资助管理中的"服务意识"薄弱等误区。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必须从培养贫困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重塑资助工作理念,着眼于贫困生成长成才;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推进贫困生资助工作;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工作的专业化,适应资助工作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枫 《教育探索》2013,(1):95-96
目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以救济性资助为主,主要强调经济上的帮困,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重"管理"轻"服务"、重"给予"轻"回报"等问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发展性资助模式坚持"以贫困生为本、为贫困生服务、助贫困生成才"的工作原则,既解决了贫困生的暂时困难,又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了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大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贫困生的现状,阐述了当前高职贫困生精神资助的必要性,论述了精准扶贫和精神资助的内涵,初步探索了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生精神资助的路径,以期把"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院通过“先下后上”的三级双向评定机制和将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等方法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切实保证。  相似文献   

10.
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线脱贫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对策。不断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为普通高中贫困生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资助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农村普通高中,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资源也相对不足,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个性不能充分发展,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效果。试着从助困与育人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将资助政策作为教育资源,探索提高农村贫困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职贫困生是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对其界定与管理,是做好助困工作的前提。贫困生不仅承受着贫困带来的生活压力,还经受着思想和心理的双重困扰。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到贫困生的现状,并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针对贫困生的认定、资助模式、资助方法等助困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对策,以使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助困与育人相脱节、规范和约束机制缺失、忽视贫困生的主体性发展等问题。要重新审视"贫困性",设计多元化的资助内容;确立梯级化的资助目标,探索"开发式"资助模式;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推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坚持发展性资助理念,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肖彩霞  赵林 《广西教育》2020,(19):10-11
本文针对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资助覆盖不全面、认定机制有漏洞、资金监督不到位、心理贫困帮扶缺位等问题,提出建立高校贫困生的有偿资助机制、优化高校贫困生认证机制、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监督保障机制、优化高校贫困生心理干预机制等对策,优化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保障资助机制对贫困生物质和精神方面实现"双脱贫",使得经济资助、心智培育的功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王静 《考试周刊》2009,(43):196-197
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在我国普通高校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在资助体系中,大部分资助属于无偿资助,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解困。而忽略精神解困。本文提出了改变“免费面包”的资助方式,即加大贷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的力度,以期实现资助方式从无偿资助向有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加强勤工助学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完善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已成为当前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本人认为,大力开辟勤工助学渠道,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勤工助学的助困和育人功能,是一项既扶贫又扶志、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有效措施,也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资助贫困生工作中也普遍开展了勤工助学活动,许多高校也都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的助困功用和育人意义,社会也积极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创造机…  相似文献   

17.
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不仅是助困,也是培育人才、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构建以就业力为核心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果,有利于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在实践中锻炼贫困生的就业力;以贫困生需求为导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搭建实践平台,以"项目式"资助模式锻炼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贫困生积累心理资本和情商资本。  相似文献   

18.
从“免费加助学金”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确立、扩大,到逐步向“收费加贷学金”资助政策的转变过程中,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手段,实现了其政府责任,使英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从无偿资助到有偿资助的转变。这种历程也显示了当今世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贫困生是财经类高校的特殊群体,若要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仅要在物质上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要在精神方面加强励志教育,依据"助困励志"的服务宗旨,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引导贫困生走出精神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财经类高校贫困生励志教育中存在的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实践探索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又进一步指出了财经类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加强励志教育的重要性。并从提升教师素质、加强领导重视、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构建励志教育培养体系等方面,探究了财经类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开展励志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简论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中无偿资助比重过高。资助体系应向以贷学金和勤工助学为主体的有偿资助转变,并通过“高等教育回报基金”的方法使研究生助学基金来源的主体逐步由国家向个人过渡;在实践中,应采取贷学金发放和回收渠道分离的措施,利用现有的养老保险系统保障贷学金的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