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智者形象-诸葛亮。他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具皆察晓,因而百战百胜。他择主而事,善于用人,明君臣大义,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他高超的智慧。即便如此,也有智者背后的落寞与无奈。但是无论道路多么坎坷,他始终勇往直前,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以此而立万世之名成就其大智慧。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晚近以来的中西方学界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文学理论危机,在国内学界受到热议的强制阐释论,从文学本体与文化本位两个方面重新审视当下外国文学与文论研究.文学本体是欧美学者的理论基点,文化本位是国内学者的反思视角.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理论层面上须立足“文学性”的本体阐释,探讨场内理论的有效阐释;在经验层面上强调“中国在场”的本位意识,叙述中国视界的西方经验.强制阐释论对本体问题及本位意识的旧事重提,推动文学批评向文化分析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5.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6.
"痴"作为一个概念,走入艺术领域,成为一种喜爱,一种依恋,一种生活态度,在中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所体现和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人人格精神、艺术情调、哲人深思。中国古代所体现出的对"痴"的审美与文化认知,已经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养料,规范着文人士子们的艺术生活和文学创作,塑造着儒家传统所希冀的理想人格。相较于西方的"酒神"精神说和"疯"的范畴,"痴"具有更为深广圆融的审美与文化价值内涵,也显示了中华思维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三国到清末是中国传统译论时期。“翻译”一词显著的人文阐释特征具有强大的诱导暗示力,它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此时期内翻译者和翻译论者的翻译理念,使他们有着高度的主体自觉意识。“翻译”的动词本义“使显明”隐含着两个基本问题:“显明什么?”和“如何显明?”历代论者在其翻译理念中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主导中国传统译论的文、质思想争端。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在人民版教师参考用书中阐释为“因信称义”.岳麓版历史教科书同样认为是“因信称义”。目前学界对其思想核心有两种阐释:“因信称义”与“唯信称义”.笔者认为“唯信称义”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故事。本文拟从游民社会对古代乡村自治实体的冲击这一角度对其进行文化阐释,并且从人物形象、冲突方式、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最后,对这一故事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因素进行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和文化宽容研究是语言研究者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入手,首先阐释迁移、文化迁移、文化负迁移,界定文化宽容及其文化内涵;其次深入分析文化负迁移表现层面;培养汉英文化宽容和克服文化负迁移的方法和措施;最后给我们提供跨文化交际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强制阐释论”为准确研判当代西方文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使学界再也不会因西方文论的不断涌入而感到无力或“失语”了.“强制阐释论”作为针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整体诊断,显然也适用于当代西方文论的具体流派.从“强制阐释论”的角度审视作为当代西方文论重要流派的英国文化研究,会发现这一理论流派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场外征用、主观权力预设、非逻辑证明与反序的认识路径等缺陷.英国文化研究自身所存在的“强制阐释”困局也充分说明,这一理论流派尽管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毕竟与以文本为中心的“本体阐释”原则有着本质差异.在对英国文化研究的缺陷保持清醒认识的前提下,“本体阐释”也应该对其实践性、个案研究与民族志方法有适度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周易》有关理论,阐释了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天人合中’’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知”、“行”、“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既有着同于其他学科的共性,又有其自身学科性质的特点.具言之:“知”即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构建;“行”是指在实验教学中理解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结合;“情”既指一般意义上的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环境,又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由其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特色要素构成。由这三个要素,推论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论证了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5.
何静 《语文知识》2011,(4):128-129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精神领袖,墨子“万民和”思想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些思想极具时代价值。是滋养河南文化传统生根发芽的沃土,其影响力也远远超出河南之外,成为中国及全球治理的一个规则。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6,(5):70-76
语言和规则及遵守规则的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氏前期基于逻辑演算的语言规则趋于机械单一,脱离生活实践;其后期基于语言游戏的规则论述正是对前期思想的批驳,阐明了遵守语言规则是社会规范与不断练习之下的实践行为,是赋予词语意义的语境使用。遵守规则是自觉的习惯行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增添创意、带来乐趣。  相似文献   

17.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发展最重要的分支,禅宗最终能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这其中要得益于其独特的话语传播方式。禅宗独特的话语系统在推进它的发展繁荣时也给禅宗的修行者们带来很多理解上困惑。禅宗的"话语"系统看起来简明扼要但似乎又处处充满玄机。如果离开了那个特定的时代,现代人时常会陷入一种"阐释"和"理解"上的困境。解开这个困惑,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启发学人自己参悟;二是简化修行方式;三是编辑适合现代生活的禅意表达"话语系统"。现代禅宗如果能在语言传播方面更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那么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将会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8.
孟子所倡导的仁义学说是从孔子的仁礼学说发展而来的,他首次提出人本性之中存有仁义礼智四端。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义,其中义是判断一切事物最核心的标准,是指对内在道德修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释“弃”     
对“弃”作形体解构和意符分析,推知古代社会曾存在的弃子习俗是“弃”的造字理据。“弃”所描摹、反映的弃子习俗是我国古代婚姻形态从亚血族婚向对偶婚演变中在子嗣、继承权问题上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文言实词的理解、分析与翻译则为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思索探究,通过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士"、《木兰辞》中的"户"等文言实词的案例教学,提出教学中需要就文言实词进行历史观照,即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分析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并对文言实词进行文化阐释,也具有重要意义。双管齐下,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言实词的内涵,而且能够培养见叶知秋、自主探索分析的意识与本领,深刻领悟和赏析我国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