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都说曹操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把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几个著名的人物比一比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操曾收留过刘备,也曾收留过关羽,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明知对方是英雄却能惺惺相惜,确非易事。刘备呢?在曹操显达于自己时也未曾识得他是英雄,更不用说为对方做些什么了。再就是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实干家,他曾行刺董卓,聚集诸侯付伐董卓,平袁术,灭袁绍。这类事情刘备一件也没有做过。并且,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刘备却看不出有什么军事才能,最后还败亡于军事。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  相似文献   

2.
歧义之最     
歧义——任何一种语言躲避不了的现象。儿时读《三国演义》,对语言的歧义留下胆战心惊的印象。第四回: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仓促潜逃,后投宿吕伯奢家。隔墙,曹闻吕与家人对话中有一句缚而杀之,何如?,顿时疑心大发,疑吕家在商量杀他,曹先下手为强,连杀吕家八口,及至厨房,曹操猛然发现一头缚而待杀的肥猪,顿醒!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人们承认他的雄才大略,却憎恶他的阴险毒辣,名之曰“奸雄”(有别于董卓之类的“奸贼”),并把那种为人自私狡诈,但有一定能力(既有坏心,又具坏才)的人称作“曹操”,以“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相似文献   

5.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  相似文献   

6.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公欲用何人?”马腾曰:“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因董承转出马腾,因马腾转出玄德。玄德为主,董、马二人,不过做一引子耳。承曰:“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玄德依附曹操,与曹操依附董卓,同一识见。  相似文献   

7.
董卓正在办公桌前从电脑上查寻股市行情。今天他买的股票又上涨了三个百分点,乐得嘴都合不拢。站在他身边的吕布,左手拿着“枪手”,右手举着苍蝇拍,头上盘着蚊香,站在董卓身边为他放哨。其实他也在看股票。与董卓相反,吕布一脸沉闷,原来他买的股票又下跌了。这时董卓腰上的Call机响了。他低头一看,见是曹操打来的,说是要晚来一会。董卓把老板椅一转,对吕布说:“去,给曹操打个电话,问他出了什么事?”吕布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里,谋士陈宫的戏份不少,刚开始他想保住汉室江山,但病入膏肓的朝廷让他大失所望,上腐下朽,内忧外患,再加上董卓把持朝政,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好不容易跳出来个刺杀董卓的曹操,还没有成功。不过有这般勇气和魄力,也算得上是个英雄了。
  三国中的陈宫称得上是一个好谋士,但他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在职场生涯中没能遇上一个好老板。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猜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然而,一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却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大奸大恶的人物,以至在世人眼中,曹操也变得十恶不赦了。那么,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与《三国》中的正面人物刘玄德,到底谁更接近“英雄”这两个字呢?请容我发表一番浅见。首先,在世人眼光中,刘备区别于曹操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忠诚。刘备是汉朝的帝室之胄,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对于汉朝,可谓忠心耿耿,而曹操位极人臣,在朝中飞扬跋扈,常怀篡逆之心。其实,早期的曹操对汉室也是忠心耿耿的,否则,他就不会冒生命危险行刺…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本志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这段话表明了他确确实实“尊汉”“拥汉”、是东汉朝廷的“忠臣义士”。藉以排除人们对他的猜疑。实事果真如此吗?令不妨从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一番回顾,并结合曹操的《本志令》进行探讨,就可证明曹操所说的上面那段话,不但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而且是“欲盖弥彰”,完全是欺人之言了。考察曹操有无“不逊之志”,应根据曹操本身实力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曹操的本志初衷。考察曹操能否代汉称帝,又须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来自朝廷内外的阻力。今可就此二者,试作剖析于后。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北宋苏东坡在其笔记《志林》里就记载了当时街巷小儿听说书,听到曹操打败仗就兴高采烈,听到刘备打败仗就伤心落泪。可见曹操历来就是不受人民喜欢的。公元一八九年,曹操反董卓,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因疑心而杀故人吕伯奢一家八口,并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谁个听了也会不寒而栗。可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大放卫星的年代,曹操时来运转,他的亡灵也从地下升到了天上。一  相似文献   

13.
试析曹操不敢代汉称帝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本志令》)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这段话表明了他确确实实“尊汉”“拥汉”、是东汉朝廷的“忠臣义士”。藉以排除人们对他的猜疑。实事果真如此吗?今不妨从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一番回顾,并结合曹操的《本志令》进行探讨,就可证明曹操所说的上面那段话,不但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而且是“欲盖弥彰”,完全是欺人之言了。考察曹操有无“不逊之志”,应根据曹操本身实力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曹操的本志初衷。考察曹操能否代汉称帝,又须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来自朝廷内外的阻力。今可就此二者,试作剖析于后。  相似文献   

14.
从六个方面比较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董卓与曹操:1.董卓不臣,曹操忠贞;2.董卓无能,曹操多智;3.董卓无情,曹操有义;4.董卓残忍,曹操仁厚;5.一样贪色,两种结局;6.类似的名言,类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了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曹操诗歌的研究,很多人都仅从艺术论艺术,用苛刻的眼光把曹操当成纯文学家来评价其诗歌,殊不知曹操平生志在政治与军事,文学乃是他的"第三产业"。为此,他的诗歌风格必然趋向于务实.政治性、应用性强,但正因他有政治家的博大襟怀、气概,所吐之音处处显现一股王者之气。本文试求从曹操王者之气高度向其诗歌作居高临下的俯视扫描。  相似文献   

17.
建安初年,中原混乱,荆襄安定,诸葛亮等北方人氏因此纷至沓来,一时人才济济,亮因慕地灵人杰,拟在此成家立业,如愿以偿,遂受荆襄贤达影响,引荐,与抵御曹操的刘备达成共识,确立“隆中对”方略,与此同时,亮同侪不满平庸无能的刘表绥靖政策,兼以他们未能安家落户,故多打道回府,投奔曹操,诸葛亮审时度势,力挽狂澜,提出让“游户自实”。在他努力之下,人才流失局面得以控制并出现转机,留在荆襄的各路人才,后来成为新生蜀汉政权的一支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8.
黄圣同学问:《杨修之死》中,杨修被杀的原因是“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还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上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应结合起来分析。杨修才华横溢,聪明、善辩,但却“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毫无顾忌,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二重性:一方面他唯才是用,有治国安邦的雄心,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虚伪狡诈。课文中写的六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第一件事——园门阔事件,曹操在花园  相似文献   

19.
结局     
我,脚跨千里赤兔,手持方天画戟,纵横南北,天下无敌,我就是“战神”——吕布。我虽天下无敌,却遭天下唾弃。人人都说我心术不正,背信弃义,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杀董卓,为保命而弃曹操,为霸权而夺徐州。那是一年冬天,丁原带着我讨伐董卓。之前,董卓答应我,只要我杀了丁原,丁原之兵全归我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敢于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的作家,其作品才能留传后世。曹操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创作的写实精神。曹操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诗歌反映了汉末魏初这个历史转变期的时代真实。首先,曹操的诗歌反映了汉末上层统治者的权利之争,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和人民惨遭苦难的生活。史载:中平六年(公元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听政。此时太后的哥哥何进独揽大权。何进谋诛宦官,召董卓入京,事泄,宦官张让等杀死何进。董卓入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