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是萧红离开东北后,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萧红生命与创作的重要阶段。研究和梳理萧红上海时期的生活,还原萧红在这段时期内所经历的经济状况好转、人格尊严诉求及其与萧军的感情生活过程,对揭开萧红短暂生命中的诸多真相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小说研究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带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批评,1980年代在"改造民族灵魂"文学传统下的重新审视,19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批评框架下的再度解读,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有所拓展。纵览历史发展线索,扫描萧红小说研究的得失,并勾勒出运动的轨迹,不仅可以推动萧红小说研究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也将有助于整个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出现在《夜哨》上的一颗亮星,她那闪闪发光的文学作品,轰动了沦陷初期的东北文坛,她是东北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这样对萧红评价实不为过誉。本文着重研究一下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及其思想,我想也会有助于对这位女作家如上的认识的。1932年秋,松花江一次历史罕见的洪水,竟然使萧红的生活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很快,她同落难中结识的知音——当时活跃在东北文坛上的年轻小说家三郎结合了。这是萧红走上文学之路的一个决定性的契机。因为在此之前,萧红只是一个追求理想,努  相似文献   

4.
萧红,似一朵盛开在东北广袤大地上的白莲,纤尘不染、一生孤独而寂寞,她的小说创作如她本人一样,带有鲜明的东北文化色彩。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萧红小说创作的性别立场。通过小说题材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作者性别立场背后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点和社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萧红文学创作的命运之路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历尽沧桑。萧红的生命是短暂的,其创作活动不足十年,然而她短促的创作生涯却赢得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从萧红小说地域文化的书写角度来解析其小说创作特色,主要从东北风貌与精神内涵等两方面探索东北地域民情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位个性鲜明的东北女作家。悲苦的人生与动荡不安的时代格局成就了萧红的创作,敏锐的生命感受和艺术能力的把握使她写出了东北故乡生活的沉滞、闭塞,以及民族的麻木。但是萧红又进一步挖掘人的生命活力,对生命的呼唤和渴求。本文主要以萧红小说中对故乡描写的文本分析,解读萧红笔下的东北故乡的原始生命力量和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以萧红研究为个案历史性地考察多部文学史和学术著作中萧红研究论述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受鲁迅、胡风和茅盾评价影响在左翼作家版图下论述萧红的文学史著作和在"重写文学史"思潮影响下对萧红的多样化解读尝试,并探讨了文学史论述背后的研究机制对文学史写作的影响。通过研究关于萧红的文学史书写,试图考察一代代文学史研究者和书写者如何建构、评述萧红,以至于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学史面貌。  相似文献   

8.
在已有多部萧红传记、评传行世的今天,从事萧红研究的学者郭玉斌出版了一部<萧红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6月),通过对萧红生平事迹澄清考订,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评析,全面地凸显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生命道路和文学成就,是在萧红诞辰百年前夕所奉献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萧红研究”可能是最有轰动效应和成果最为丰硕的了.而在为数颇多的萧红研究者中,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东北文学研究专家铁峰,其研究成果则尤为突出,海内外影响甚大.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的同时,近年又连续推出两部萧红研究专著:《萧红文学之路》(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1月)和《萧红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年10月).本文拟就铁峰的萧红研究做个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论萧红文学创作的东北地域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萧红能在现代文学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她的作品能赢得国内外一些读者的青睐 ,是与其文学创作的鲜明地域文化色彩分不开的。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及其文化 ,决定了萧红文学创作的基本风貌和艺术成就。东北地域文化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尤其在题材、表现视角、人物与环境描写等方面 ,表现得更为突出。东北地域文化中的开拓、闯荡、狂放、自由等精神 ,更在萧红身上发扬光大 ,她那任性倔强独立不羁的个性和标新立异不拘成规的艺术创造 ,都得利于黑土文化的熏陶与滋润  相似文献   

11.
吕鹏毅 《文教资料》2012,(20):10-11
在抗日题材、乡土题材和两性题材上,萧红这位伟大的作家为东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以纵深的"历史意识"超越了"当代意识",提升了整个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品质,为东北文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生命有31年,始自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的那一年,终于建国前战火纷飞的年月.而她的创作也只有十年.在战乱、流离、病痛中,她创作了一百万余字,留给了世人难以忘怀的文字.她短促的创作生涯赢得了研究者们长久的关注.萧红创作的评论和研究,在她生前就已经开始,鲁迅和胡风分别为<生死场>所作的序和跋,可以说是萧红研究的先河.本文即从这里开始,对萧红研究进行比较系统地梳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回顾萧红研究的历史入手,总结萧红研究多年来的成果,着重从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萧红的作品(包括散文和诗歌),研究的视角,萧红创作的源流及其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等方面对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的得与失进行梳理,试图从中寻找萧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一位平民作家,与同年代选择主流文化立场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立场的作家不同,作为一位受东北地域文化的底蕴萨满教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并在漂泊生涯和婚姻生活中饱受煎熬的女作家,选择平民文化视点,为在苦寒之地像蚊虫一样默默生存的农民代言,从处女作《王阿嫂的死》中的王阿嫂到绝笔之作《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萧红笔触始终关照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东北民众的生存景观和精神状态,这种平民文化视点成为萧红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这种选择也成就了萧红独特的文学景观。本文尝试从作家出身性情、受教育程度,特别是作为东北地域文化底蕴和核心的萨满文化等角度整合,探讨其平民文化视角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十年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萧红,离开我们已经57个年头了。即使从1932年算起,萧红的文学之旅总共也不过短短的十年,但她数量不多的小说和散文却至今熠熠生辉,并使许多人在多年之后仍为她的英年早逝而叹惋。翻开她的散文小品,就如同翻开三十年代东北社会的风俗画,并对于置身其中的萧红  相似文献   

16.
萧红研究历史几近80年了,小说研究一直为历来学者所重,成果甚多,值得也应该及时总结,梳理学术积淀,也有助于学术反思,另辟新途。萧红小说研究的六种范型之归纳即为一种学术史梳理的尝试,由此一端可以略窥时代条件与理论思潮的递变规律及得失。  相似文献   

17.
庐隐、萧红艺术风格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历经坎坷人生,庐隐、萧红的创作却具有不同的审美风格。庐隐是心怀苦闷与追求去观察人生社会,多抒写感情与理智冲突下的悲哀,倾诉抗争之声,常缺乏思想力度。萧红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冷峻的目光去审视现实,在一帧帧东北社会风俗画背后,显示出“巨大的孤寂”,富有较强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萧红以“女性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勾勒了一幅东北沦陷区农村妇女群像图。本文分析萧红独特的人生经历、审美视点以及艺术构思等,为探索萧红作品艺术风格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一篇作品完成于香港,是研究萧红香港书写的一篇重要作品。在《小城三月》中难得地出现了萧红对家庭生活题材刻画的美化和诗化,这与萧红在港时期孤寂苦闷的心境和在异乡颠沛大半生后对故乡的无限深情是紧密相关的。而"翠姨"的爱情观某种程度也是萧红爱情观以及在港时期与端木蕻良情感生活的映射。《小城三月》中萧红罕见的明亮轻快的笔调,某种程度也是其香港时期乐观心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当中的女性创作主体,对她的批评往往被湮没在群体当中,忽视其个案的倾向。其实,萧红的创作更多的是以文字的方式,从文化层面,民间层面,女性视角层面为失去的土地招魂,以留存深刻、鲜活、完整的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