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文化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各有其不同的代际冲突。本文试图运用代际理论即描述和研究不同代的人之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的理论解读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小说《唐人街》。这部小说面对美国受众描述中国和中国文化,深刻展现了两代华人移民的代际冲突。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代际互动模式演变的内在逻辑显示,代际传播与受众社会化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通过考察发现,代际互动模式主要经历了代的分析、后喻文化、文化反哺、数字反哺四种类型,不同时期的个体在正向、反向、正反双向这三种方式影响下完成社会化.未来的数字媒介世界将形塑一种代际相辅的文化互动模式和动态社会化方式,并在中国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罗文 《新闻传播》2022,(3):20-22
婚姻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婚姻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意义高度重视.运用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范式对两代中国人婚姻观的代际传播路径进行研究,会发现成长于前喻文化环境的70后父母秉持着前喻习得式传统婚姻观念"催婚",希望子女可以在规训中继承长辈的生命历程时间轴.而成长于并喻文化环境的90后子女却在同代人...  相似文献   

4.
正做新闻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获得这种实践能力,一直是新闻教育的根本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技术飞速发展,新闻教育面临更多挑战。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玛格丽特·米德,1987)(1987:27)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并且早在1970年就断  相似文献   

5.
徐晖 《视听纵横》2006,(2):74-75
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都分别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信息。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传递的方式则在不断的变化着,这种变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连天奎 《档案》2008,(3):13-15
资料传递作为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最重要的服务方式受到著作权法的规制。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法律的变革,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所享有的资料传递权利空间日益相对萎缩,这在数字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其根源在于数字著作权立法导致了新的利益失衡,弱化了公共政策的作用,使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权利受缚。然而,立法不是僵化而是发展的,况且问题的解决并非仅仅取决于立法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这两大分类对“网瘾之戒”中的镜头进行实例分析,研究人物话语所代表的语言符号以及人物表情代表的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意义,并且通过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研究,探讨电视新闻文本是如何将其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与大众沟通的. 本文实例分析“网瘾之戒”中“被访者镜头+空镜”“被访者镜头+记者镜头”“被访者镜头+被访者镜头”这三种镜头组合方式的运用,从镜头内部以及镜头之间的联系剖析其产生的效果和传递的符号意义,从而发现不同组合方式在传递符号意义时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加强,采访中的质疑性提问方式,因其特有的优势而越来越为新闻采访者所乐用,本文根据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就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1质疑性新闻采访及其相关定义所谓质疑性提问,其目的是向采访对象传递记者批评、否定、怀疑、责难的态度,以获取采访对象对问题的进一步回答以消除疑义,是记者对受访对象或者所代表的群体、组织做出的已有观点和言论,提出否定性的评论或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传递     
朱铮 《图书馆学刊》1993,15(3):39-41
人类创造着文化,文化孕育着文献,文献涵养着信息,信息铺给着文化,这一循环系统构成了人类交往、社会进步的中介,而中介的唯一方式则是传送。因此,要研究人类文化创造,就必须研究人们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当代文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向人们不断地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文化等内容,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百事可乐十周年新春微电影广告《把乐带回家2021》进行剖析,探讨其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相似文献   

11.
在编辑《说不尽的易中天》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地认识到,易中天依凭权威媒体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品读三国历史,虽有娱乐历史又似胡诌杜撰的创新之嫌,但他却能熔铸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质疑精神,而这又正好是时下大多数目迷五色、耳染七音的人已经逐渐缺失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2.
袁莉容 《新闻爱好者》2011,(22):101-102
主观性及元语标记说话者以不同的视角、情感、认识构筑信息并向受话者传递,话语都用不同的方式带上说话人的情感、角度,这就是主观性。沈家煊认为:"在话语中,含有说话人的‘自我’成分,说话人在表达命题的的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即说话人在说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广西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建议设立一个全区性的文献传递协作网,针对不同用户与不同类型资源实行不同的共享方式,以提高文献传递的数量和体现资源共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顾立峰 《大观周刊》2011,(26):140-140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悦 《大观周刊》2012,(16):24-24
近年来,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不断丰富和出现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洪流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显现出力不从心的地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和实效已经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者——辅导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挑战,提出了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得以有效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朱杰 《当代传播》2007,(2):18-19
本文通过约翰·杜威传播理论的描述以及詹姆斯·w·凯瑞对这一理论的分析,区分了传播传递观与传播仪式观在目的性意义上的不同和分野,并进一步探讨了仪式传播观在传播学学理中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喻文化崛起,打破传统家长制结构,青年一代通过数字反哺实现银发群体与现代科技共生。子代发挥“数字原住民”优势,转变劝服方式,弥合新媒体背景下代际数字鸿沟现象,提升亲代触网能力,助力银发群体畅享互联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兰台世界》2012,(18):14-15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都在以不同程度、不同维度、不同方式进行着。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文化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栋 《现代传播》2022,(10):48-55
拼音缩写是一种为促进共识而形成的文化工具,在独特的叙事中展现用户理解世界的方式。传播者构成诸多不同的认识论共同体,其生产出来的知识被称为私有知识,通过朋友或其他非正式网络传播,在圈层内部传递或分享。对拼音缩写的解读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实在之间往返跳跃,摆脱生活世界的辖制并对其产生犹疑。拼音缩写尽管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却使意义本身陷入稀缺状态。对于已经“出圈”的拼音缩写词,需要采取有机干预的方式引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在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也在提高,新闻这一传递信息的载体受到多数人的普遍关注。新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方式,起到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人文关怀、凝聚百姓意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