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化会计专业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新建专业,目标在于培养涉外、复合、应用型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体系的国际化,为实现教学体系的国际化,可以构建"英语+专业"融合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会计理论+实践能力"融合式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双融合"式的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黎 《海外英语》2022,(20):228-229
产教融合是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解决国际化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顺应时代的国际化人才要求教师重新梳理与定位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以工程机械专业英语教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与方法、两大阵地平台、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分析论述,为基于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婉  郑义海 《高教论坛》2023,(8):80-83+97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双一流”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研究通过对全国36所“双一流”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双一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根本遵循、以多元化培养模式为运行方式、以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目标、以提升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的逻辑构架,形成了以集成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融合式的课程教育体系、个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主的全方位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深入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通过调研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构建职业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和开发国际化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和搭建学生国际交流与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生长点。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亟待厘清六对基本关系: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学科分野与学科融合以及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为此,高校应通过"根据现实需求,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回归育人本分,去‘研究生化’发展;重构课程体系,走‘通专互补’道路;立足本土文化,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着力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师生关系,构建良性的师生互动"等优化路径,加快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李正 《中国大学教学》2012,(3):12-14,56
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工科课程体系要采用贯通式课程设计思想,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素质;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化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改革课程体系结构、优化课程总体设计来带动和推进教学改革,从而实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福建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所存在的问题,界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概念,在运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分析通专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以闽江学院中美本科为例,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课程体系、爱恩英语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及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五个方面探讨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促进福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宗旨,本着"工程化""系统化""国际化"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递进性、综合性、创新性,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模块优化,创建了螺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在地国际化为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大学生国际化能力评价量表,对W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的学生国际化能力开展调查。结果显示:示范学院大学生的国际化能力水平总体上高于传统学院;除去工具使用因素,示范学院大一学生的国际化认同度最高;传统学院大四学生的国际化能力水平高于大一学生。高校应将在地国际化理念嵌入大学管理机构组织,将国际化能力的内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完善的在地国际化教育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伍俊晖 《教育与职业》2021,995(19):48-52
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发展不平衡、"引进来"提质不高、"走出去"影响不够等诸多困境,文章以"双高"院校国际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三共"引进、"三联"走出、"三推"提升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即通过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整合引进资源,夯实国内循环;通过联动多方主体畅通资源融合、联接引培方式培育国际师资、联合培养模式养成"双技"人才,鼓励"走出"国门,畅通国际循环;通过推行职教海外办学新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畅通、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服务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实现内外融合,以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强国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领域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通过输出、引进、融合构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育人、保证功能,服务干具有国际化意识、基础宽厚、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高级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生源多元化和课堂国际化,要求我们革变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通过"国际课程本土化"和"本土课程国际化"的两类转化,在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和教学内容上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互融合,同时为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提供国际化经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意识、具备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优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背景下,打造“专业化+民族化+国际化”特色的三元融合课程体系成为当下职业学校课程构建的新标准。通过深入分析“专业化+民族化+国际化”三元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提出了“专业化+民族化+国际化”三元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希望能助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适应电子信息类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高校尤其是电子信息类高校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此,电子信息类高校,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开阔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视野;其次,要注重实训培养,着力构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再次,要强化协调统一,积极营造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努力搭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大学通过实施全面、在地国际化教育理念,开展全英文(双语)教学,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内在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多维度营造发展氛围等举措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地方高校可以选择以提升全体学生国际化素养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内在化制度建设为抓手,解决国际化教育内驱力不足;以一体化课程建设为核心,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全英文授课内培教师为重心,撬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全面推进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计划的相关精神,通过研究卓越计划的教育改革背景及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结合成都学院作为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明确了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标准。按照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督导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推进学生工程技能认证,整合校内外实践条件,构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对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应用型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苏州科技大学通过打造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立"双校园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顺应产业升级变革的需要,是应对“机器换人”风险的需要,是面对创新竞争挑战的需要,更是回应教育政策引领诉求的需要。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通过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三维度三递进三平台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界定“学习力、技能力、素养力”三维复合型人才模型,规划“植入—强化—提升”三层递进式人才培养路径,创设“学生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双创基地”三个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岗课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职外语人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建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提出了"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四个国际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通过对外合作办学以及遴选优秀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实践,学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取得积极成效,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元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年来正在探索的一种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宏观维度上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教学制度体系;在中观维度上三方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应用型教学组织形式;在微观维度上,推行项目式教学方式、创新开放合作教学管理方式和完善多元化教学成效评估评价方式。该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应用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校企两张皮、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实质性参与应用技术研发等创新项目较少、学生接触世界产业前沿技术较少、国际化视野缺乏等问题,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普适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