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调控机制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机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评价是专业建设自我调控机制的关键环节。专业建设自我调控机制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检测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系统。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评价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三大系统"为基础,强化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反馈与调整,通过行业企业评价,倒逼专业实施自我调控,从而实现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特色专业代表了高职院校的品牌,因此应该建设特色专业形成若干强势专业群,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措施有,建立适应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目标调控机制,建设精品课程和一流师资队伍,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日语教育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上中学日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高师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日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思想认识、评价机制、环境建设、资源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了高师院校日语教育的变革思路,以期建立完善的日语实践教学体系,使得高师院校日语专业在服务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仍无法满足"双高计划"新要求,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需不断进行建设机制改革创新,专业群建设机制创新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从治理机制、办学机制、育人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机制瓶颈问题,并结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而科技服务平台已成为高校专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需求,通过科技服务平台提升高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如何有效运行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科技服务平台存在服务能力、机制保障、建设方面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制定政策、保障平台为实现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科技服务与行业发展同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行业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保证可持续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课题组以2015年山西省高职院校年报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全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是支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诉求。文章从政校行企协同的角度,提出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路径:高职院校要精准定位,全面与区域行业企业对接,科学遴选骨干专业;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骨干专业建设及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完善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优化服务供给机制,高效推进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地方政府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校的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化发展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特色化建设机制,即:准确定位是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核心,"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保障,特色文化建设是支撑.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财务管理特色专业为例介绍了专业特色化建设的主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抓手,也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性、导向性、公信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构筑凸显专业特色的人才体系为目标、以提高服务区域发展的专业水平为关键、以推进服务国际战略的专业建设为举措、以强化成效评价体系的结果运用为保障,从体制机制、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国际合作、评价机制六个方面着手,构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改善专业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动画商业项目为载体,建立校企相互融合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依托"校中企"和人才优势,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完善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的模式和机制,以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动漫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的目的是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评估的目标定位取决于专业评估本身的功能和专业建设所要解决的瓶颈两个因素,因而,建立专业动态调控机制理应成为专业评估的主要目标。围绕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专业评估要以人才培养特色为中心,按照服务地方特色、体现行业特色、彰显学校特色和凝练专业特色等原则,确立评估标准,发挥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建设为地方本科高校文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产教融合机制的构建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以此对接行业企业、高校转型和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是以新文科思想为核心,以培养服务地方、满足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以资源优化、合作共赢、互助互补、需求对接等为手段的多主体协同、多环节联动、多平台呼应、多维度评价的人才培养机制,其实施路径主要有六点:开展行管人才调查,明确行业企业需求;强化产教融合理念,实现人才培养创新;搭建多维共建平台,实现产教双融互促;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主体合作课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双向流动机制,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构建建筑装饰专业校企互利双赢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良性供求关系,需将原有的"学校—企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为"学校—企业—学校"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院校应从职业要求、人民需求、行业规范、学校办学和重视教师的角度,科学地认识专业建设。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加强服务意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校师资团队、基础设施、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强化专业特色,提高办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及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是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实现"就业导向"的保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系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整合学科和社会资源,深化课程及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开展专门知识、技能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研、训等活动,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专业作为院校与社会的接口,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乃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实现“就业导向”的保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系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整合学科和社会资源,深化课程及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开展专门知识、技能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研、训等活动,从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特点休戚相关。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连接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专业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学校能否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及当前省内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规范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等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提出高职院校工程监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的监理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及学生今后继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当前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区域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岗位特点和农牧专业兄弟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建议,探讨了兄弟院校间专业人才的培养措施,对农牧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从"互联网+"革新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冲击入手,剖析高职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根源,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立体协作的人才培养路径等方面,探索"互联网+"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