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发展期的社会结构性风险,由此造成的社会阶层固化引起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针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风险,应该采取由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性治理举措,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营造市场公平竞争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就业促进政策和就业能力提升相互配合,克服社会结构性风险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提高大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田 《文教资料》2009,(24):187-188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令人堪忧.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文章分析了相关的理论和因素,并对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魏俊燕 《文教资料》2009,(26):216-2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到社会排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社会网络排斥、社会制度排斥和社会歧视排斥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的现状,并指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尽力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现象,不但需要政府给予干预,政策给予适当倾斜,而且需要高校根据市场和国家经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去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从多维度、多方面,以多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今大学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就业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对于大学生就业存在排斥的现象,使得大学生不能够较好的就业。本文将详述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排斥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立保  乐青 《江苏高教》2012,(3):110-112
文章从不均等就业机会制度化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性别排斥、资历排斥、个体特征排斥、社会资本排斥和政策排斥等。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提出了矫正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制度设计应基于人力资本竞争,消除隐性社会排斥,以就业政策促进公平就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保障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就业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性就业到双轨制就业再到市场性就业的转变后,市场失灵使初次就业的大学生遭受雇主的经验排斥,而政府并未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反而使大学生被排斥出失业保障制度.本文对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概念、表现及成因进行界定、归纳及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任娟 《文教资料》2009,(22):231-23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排斥现象愈演愈烈,其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个体的自然特征排斥、对大学生资历的排斥,以及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排斥.这一现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明确导致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原因,完善相关制度法规,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可从根本上缓解并逐渐消除社会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蚁族"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蚁族"的出现,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观察"蚁族"就业遭遇的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可以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高校改革教育制度和"蚁族"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分析发现,一方面农村女大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精英情结;另一方面,社会排斥在具有阶层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的女大学生身上明显存在.这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认知的冲突,抉择的困难.为此,需要理性看待农村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精英情结,合理设计反社会排斥的就业制度,以实现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突围,达到就业机会公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就业作为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相连。残疾人大学生作为残疾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群体,却往往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甚至遭到歧视。这种社会的排斥随着就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残疾人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文章从社会排斥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就业歧视问题,通过就业歧视的表现阐述社会排斥残疾人大学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解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谯伟 《华章》2011,(28)
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来保证政府代表国家承担增进全体公民的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功能,成为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社会福利的职责的福利国家.度过了二战后的“黄金时代”,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维持和推进公民个人的福利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不能仅仅是国家或政府,还应发挥许多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福利社会化是社会福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6,(4):58-62
笔者在对呼和浩特市残疾人就业状况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结合访谈案例从社会环境排斥、观念排斥、教育排斥三个维度分析了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基于此,从承认政治的视角出发拟构建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爱的承认、权利的承认以及团结的承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否正变得更具包容性,并向基于公民权而不是基于出生地和工作地的新福利体系发展?本文研究发现,尽管中央的政策包含着发展社会公民权的意向,试图迈向一个更平等、更包容的福利体系,但仍然面临着重大经济条件限制、服务递送能力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等制约条件.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限制福利的范围及福利服务的人数,在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福利体系上,这一问题尤其突出.中国的福利服务供给正在转向一种新的体系,它不仅是有亚注入国家的一些共性,也表现出超越亚洲范围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排斥理论是指社会弱势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障体系中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并且这种排挤通过社会的"再造"而累积与传递。从"游戏规则"层面和贫困生层面,社会排斥理论可以有效解释当前高校贫困生就业遇到瓶颈的深层次原因。政府应从法律、法规层面制定防止就业排斥的相关制度,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就业氛围与就业环境,建立公正的就业体系。高校贫困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求职者。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的新兴理论,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社会资本作为帮助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信息的获得、就业机会的获取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层次的高低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归因于三方面的因素:关系本位的历史因素、家族本位的文化因素、地方本位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角色与社会意识出发,在青年社会学的视角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进行解读,对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来源于大学生自身的一部分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19.
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既有减轻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增加就业成功率、节约就业成本及增强毕业生的求职信心等积极影响,也存在着滋长社会不公平感、助长轻视人力资本风气等消极影响.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积极影响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从大学生个人、学校以及国家与社会等方面采取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步显现,并日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社会资本就是不客忽视的一种.在我国这种历来重视关系的社会中,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增加就业成功率的重要筹码.就如有论者所言,"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和过程中,供需双方最大的障碍是彼此不够了解,担心把握不准.通过供需双方都比较信任的熟人引荐,彼此心理都感到踏实,成功的机会自然会增加许多."  相似文献   

20.
教育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根据埃斯平—安德森关于资本主义三个世界的划分研究了不同福利国家类型在教育投入上的情况。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更重视教育的投入,保守主义福利国家更重视教育之外的其他社会福利的投入,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则两者兼顾,都很重视。这从社会平等的角度来看,就是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更加重视机会平等,保守主义福利国家更加重视条件平等,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是两者兼顾。权衡论题对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启示就是要在教育和其他社会福利的投入中选择更加重视何者。也即要表明我国应更加重视机会平等,还是应更加重视条件平等。根据学术界对积极福利的重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应当更加重视教育的投入,更加强调通过发展教育福利来促进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