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正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贡献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指出,破解当前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各种刚性约束,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为此,青海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进实施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通过不懈的努力,青海省绿色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正>我省规模最大的"青洽会"举办至今已有16年,从2000年到2014年,我省规模最大的"青洽会"招商引资成果跨越增长,签约项目总数由134个增加到2014年的387个;签约金额由72亿元增加到1780亿元。2011年到2014年,"青洽会"累计签约项目1265项,金额6682亿元,签约项目绿色发展产业占据主导。由此可见,对于全省而言,高水准的展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培育和做大会展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青海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青海还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为全人类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高高的山、蓝蓝的天,还有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徜徉于大美青海的山山水水,你会发现,这里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今天,青海以自然美、生态美、发展美的秀美画卷,为大美青海乃至美丽中国熔铸了坚实的路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缘何成为青海面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  相似文献   

5.
<正>巍巍乎昆仑之巅,浩浩哉三江之源。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树立生态价值理念,自觉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停止一切矿产资源开发,取消对当地政府GDP考核,把生态保护与建设列为主要考核内容,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源动力。局部的"不经济",为的是全局的更经济。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意味着青海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青海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以"绿色"政策为先导,"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绿色"民生优先落实。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价值巨大,缘于此,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六十年的风雨兼程,换来高山,蓝天,绿草地,天地间大美的青海,有着一份绿色的向往——美轮美奂的草原、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你会发现,青海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生态文明、绿色梦想,浸融在青海的血液里,构建高原生态和谐,体现在青海的决策中、实践中。坚定不移的走生态文明之路"青海省委坚定地认为,有必要把坚持生态保护作为青海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以最脆弱的生态承载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和最大强度的发展压力。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等矛盾的日益尖锐,拥有良好生态环境,享受基本生态公共产品服务已经成为全体国民共同强烈诉求。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探索符合青海特点的发展道路,就是将青海打造为世界生态公园。提出这一发展思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一年,一场以"绿色"为主题的革新正在青海高原快速蔓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和生态补偿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智慧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大美青海"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未来,青海将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12.
绿色制造     
<正>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是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与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达国家的“绿色新政“ 在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中,都会出现一些新产业带动世界经济的新一轮经济增长。2008年9月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绿色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开始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GD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 区的真实国民财 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 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 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 大规模 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 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 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 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 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 苏 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戴佳  耿诺  贾鹏  GREGORY  MONE  JUSTIN  SU 《科技新时代》2007,(9):54-61
迁移污染严重的工厂、停运不合格的出租车、应用诸多环保科技、修建城市新“绿肺”,甚至采用影响天气的方法——北京正在努力地打造一届“绿色奥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影响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风险"逐渐进入商业银行的视野,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环保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绿色信贷政策,即《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通过金融杠杆来实现环保调控。  相似文献   

18.
<正>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人口膨胀三大难题。其中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它主要表现为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并且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为促进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环境的永久协调与和谐共存,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12世纪可望建立的最佳的发展模式。人类在过去10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了岌岌可危的环境问题。其中,制造业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是人类  相似文献   

19.
这种以氢为动力的高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能达到“协和号”客机的两倍。而且,它的乘客再也不用因为自己的活动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而感到内疚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