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严”一词对于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概只是一个似懂非懂的概念。“尊严”是什么?一个人有“尊严”表现在哪些方面?若想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恐怕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教学《尊严》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文中年轻人哈默的神态、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来理解尊严的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3.
笔者有幸观摩了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秀课展示.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的《风筝》一课深深地折服了我,让我切实体验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现采撷三个小片段与同仁赏析:  相似文献   

4.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开篇第一句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奇丽的星空景象: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碧”是夜空的颜色,蓝得那么纯净.蓝得那么光滑,蓝得那么润泽。“盘”是夜空的形状.无边无际碧蓝的夜空大而圆,圃而无边。盘子里盛的是无数星星,那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星星如“珍珠”,星星圆润而温软,星星晶莹而透亮,星星随意地“撒”在盘里。  相似文献   

5.
看似简单、甚至微不足道的一问,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课文之外的知识,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对课文又进行了一次要为深刻的解读,大脑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一次有效的历练,学生智慧的火花又得到一点有效的点燃。细看教学过程,若只是让学生体会到西门豹处理方法的妙处,那只是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仅仅学习到书本上的显性知识,理解到课文中的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大屏幕上以对联的形式一个词一个词一一对应呈现《绝句》这首诗,直到诗歌完整呈现为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诗由两副对联构成,进而回忆曾经学过的对联。)  相似文献   

8.
可是多达一万四千多种的非洲蝴蝶.只有在非洲才能大饱眼福。仅仅是被人称为蝴蝶王国的刚果,蝴蝶就有几千种。单单在一家大宾馆.我们就看到几百种蝴蝶。  相似文献   

9.
《画风》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读到“你是怎样画风的”一句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但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写了一回现代儿童诗。教学时我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10.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贝、原”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11.
包翠萍 《辽宁教育》2009,(1):108-108
一、借助图片,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阳光洒满大地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谈话:看到这幅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了《阳光》这一课,你对阳光了解多少呢?过渡:阳光怎么会进到棉鞋里去了呢?读一读课文吧。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师生、生生合作互动的过程,是展现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本片段的阅读教学,以特有的方式.诠释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案例] 这是《桂林山水》的第二节讲读课。教师开讲:上节课我们读读讲讲,气氛十分热烈。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诵读课文。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感情强烈,气势磅礴,但如果我们懂得它感情强烈、气势磅礴的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原因,我们诵读课文就不仅仅只会是“凭着感觉走”了。  相似文献   

14.
赵挚 《湖南教育》2004,(18):36-37
先让我们对比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材2001年3月第1版的第三册(简称旧教材)和2001年12月第1版的二年级上册(简称新教材)。  相似文献   

15.
课文: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相似文献   

16.
选学课文是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特意选编的。其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获取必要的重要信息。基于此,本设计力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在多层次的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李红 《辽宁教育》2006,(1):75-76
本堂课中,有两处设计是自己满意的,且上课的效果也不错。首先是在进行识字的时候,我能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生会留心商标牌上、广告灯上、门牌、电视里、课外读物上的字。因此,这节课上到识字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我问:“小朋友,今天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认识”,学生早已等不及了,一边回答,一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终于等到说的时候了,有的说“宫”是在上数学课时讲到“少年宫”时认识的,有的说“临”是临平的临(临平是我们地区的县级镇),有的说“伟”是班级中小朋友“方智伟”、“李佳伟”的“伟”,又有的说“府”是从电视中看到的“王府”的“府”。当然也有现学现记的,利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进行识记的。但总的来说,不管是这堂课还是自己以前的课,识字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环节,是他们充分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时候,同时这也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识字的要求,多认多读,多到生活中认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上课伊始,突然有个学生说:“这个楚国人真笨呀!” 于是,我请这个学生说说理由,并随机板书:笨.  相似文献   

19.
这一段的教学,既深入课文之中,又跳出课文之外,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法、语言、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引导、熏陶。首先,在学文明理的基础上,把实物——丑菊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丑菊的距离,激发起学生语言、生活、情感的积蓄,使他们沉浸在情韵中,陶醉在领悟申.流连于情景中,满足于表达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彭蓓 《湖北教育》2004,(13):49-50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师生互动的学习、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