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书的文字,也属于书评的一种。不过,我更喜欢这个"品"字,它不是吹毛求疵地面对作者的文字,而是带着自我的感觉享受着作者的创作喜悦。它让  相似文献   

2.
曾金霞 《广西教育》2013,(31):53-55
阐述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文字表述技术的重要性,指出咨询师的文字表述应做到“品词悟情”、“品句悟情”和“品文悟情”。  相似文献   

3.
课文简介:《美丽的清贫》,作者是张海迪。主要内容是妈妈带着张海迪到北京看病的生活片断,三分之一的文字是在不厌其烦地细致地描绘妈妈简单的“吃”和朴素的“穿”。张海迪写得很平静,她把许许多多的伤感、无奈和痛苦隐藏到了文字的背后,语言平实却又情感饱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三部分,文字不多、结构简单,但它却是一个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学生赏析这一作用呢 ?我的做法是:抓住动词“送”和副词“又”、“竟”作文章,该部分的作用便可一目了然。  首先品味“送”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原先是白莽“亲自送来”,现在是“我”带着游记去看“他”,前后文对比着写,表明“我”跟白莽关系密切,友谊非同一般。由此引出了下文“较熟的要算白莽,即殷夫了”等的文字,进而带出“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以此表达作者对白莽为革命献身的崇敬。…  相似文献   

5.
品词析句披文入理《她是我的朋友》教学片断江苏宝应县教研室戴启钤作者的表情达意,具体蕴含在一些字、词、句、段中。读每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品析重点词句,才能“扣本内化”,“披文入理”,使读者与作者心心撞击,情情交融,悟出“道”的真谛。如:教者要学生带着“阮...  相似文献   

6.
《湖北教育》2005,(7):48-51
《麻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文章虽然文字浅显,内容简单,但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伟大的母爱”这一历久弥新的主题。如何让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经历“老麻雀舍身救子”的心理历程,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到母爱的伟大,领悟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受到心灵的洗礼呢?蒋老师遵循“以学定教,循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认知起点,巧妙抓住随机的、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围绕学生谈到的“奋不顾身”一词,引导学生紧扣“像石头一样落”“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相似文献   

7.
阐述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文字表述技术的重要性,指出咨询师的文字表述应做到“品词悟情”、“品句悟情”和“品文悟情”.  相似文献   

8.
关注课堂教学机智,锤炼教育教学艺术,提高教学应变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品位,落实新课程“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机智往往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它不是教出来、学出来,而是品出来,语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在这首诗里,作者以轻灵秀巧的文字.造成一种依依不舍的情致,集中展示了他对“康桥理想”缠绵凄婉的歌唱。细读慢品,可以获得诸多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张鹏航 《德育信息》2002,(10):24-25,33
张行简在《熟中琐言&;#183;端品》中云:“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陆世仪在《思录辑要》中也说:“人品不端,则自知不足以为师也”。品端身正是教师为师立教的根本标准和应有的重要师表风范,只有“慧中”方能“秀外”,只有“德馨”言行才能透示出真善美。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读图时代”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泛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读图时代”传记作品的美学评判,提出了传记文学仍需把握文字主导地位,图像为附的态度,但是对图像不是看作是一个没有活力的附属品,相反它是像寄在主体内充满活力的寄生物。  相似文献   

12.
课文简介:《美丽的清贫》,作者是张海迪。主要内容是妈妈带着张海迪到北京看病的生活片断,三分之一的文字是在不厌其烦地细致地描绘妈妈简单的“吃”和朴素的“穿”。张海迪写得很平静,她把许许多多的伤感、无奈和痛苦隐藏到了文字的背后,语言平实却又情感饱满。  相似文献   

13.
教师美德五题河南师范大学朱建教师美德有很多内容,但最基本的体现在怎样对自己、对事业、对专攻、对教义和对教法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敦品正身,人师之德敦品正身,指教师应着力修养“无我”、“谦虚”、“博爱”,并以此培养无私、坚毅、宽宏和善良等优秀品质。无我,...  相似文献   

14.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5.
在作家梁晓声《倘我为马》一文中读到了两段关于布封谈役马的文字: “它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告终;它们被奴役和驯养得太普遍,太悠久,以至我们看见它们时,很少处在自由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鞍辔的;它们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出的皱纹使嘴变了形,腹部留下马腹带磨光了毛  相似文献   

16.
马超然 《新读写》2008,(1):24-25
北方,在作者的笔下,裹挟着浓浓的乡愁,让我想起齐豫的一曲《沙漠》:“前世的乡愁,铺展在眼前……”由作者的文字,不由自主地追念起自己的家乡。而后发现,家乡一直暗流在我们的血脉当中.应和着我们的呼吸,从未分别。 作者笔下的北方,就是带着这样的魔力。  相似文献   

17.
荷风文学社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荷风”文学社成立以来,秉承学校的校训——“品直学芳”,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坚韧、扎实、高洁”,带着荷香,带着梦想,我们一路走来;带着荷香,带着梦想,我们锐意进取;带着荷香,带着梦想,我们放飞理想;带着荷香,带着梦想,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飞翔。  相似文献   

18.
口语和书面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口头形式,书面语是语言存在的书面形式。语言刚一开始产生的时候,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后来文字产生了,语言才开始有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上古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说的“芦苇”一词,在春秋时代称之为“蒹葭”。我们现在如果有人说“河套里长满了蒹葭”,相信大多数人听不懂。但在春秋时代,普通劳动人民全以“蒹葭”称之,如同我们说起“芦苇”一样自然。后来文字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口语和书面语的距离就越来越大。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曾大…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个拥有青春和美丽的季节。有蓝天白云,鲜花和碧草;有尊敬的师长和挚爱的亲人和朋友,还有我们所钟爱的文字。这是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带着青春未了时淡淡的忧伤和愁绪。而这一切,都化成优美而轻灵的文字在小作者们的笔下静静地流淌着,流淌成清澈的小溪,让青春的躁动和憧憬欢快而肆意地跳跃;流淌成岁月竹帛上清晰可见的印痕;流淌成漫天云彩衬托七色的霞光……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这个年纪特有的诗意。读完吉林一中和南京一中的稿件后,不由发出“漫天云彩溢霞光”的赞叹。用“来如流水兮去如风”来形容作者们的流畅笔风是最恰当不过…  相似文献   

20.
<正> 注解文字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其依据、进而引导读者对此进行更深一步钻研的重要桥梁。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些作者对文章的注解文字及其格式不很重视,把它当成文章的无关紧要的附属品或点缀品随意运用,造成了注解文字及格式的严重混乱,影响了注解文字基本功能的发挥。在语文规范化工作深入开展的今天,注解文字及其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