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号》是土家族作家田永红的一部地域文化小说,表现了乌江流域“盐号”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赵家鹏 《学习之友》2012,(10):38-40
中国有56个民族结论从何而来?或许始自62年前一个女孩奇特的赴京之路——1950年9月29日,来自湖南永顺的山村教师田心桃,成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座上宾。田赴京,是作为苗族代表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但田心桃向周恩来等提出,自己并非苗族,而是土家族儿女。  相似文献   

3.
上海大都市连着鄂西土家山寨。上海市建委74岁的汉族退休老人任广德,6年来,3次来到革命老区湖北省长阳县土家山寨,累计捐资12.6万元,让44个濒临辍学的土家族孩子读完小学升入初中,帮助土家族5个贫苦青年走进了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4.
从德江土家族傩堂戏的起源、在德江广泛流传的原因、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傩堂戏的演出剧目等方面,探索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分析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在德江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历史文化原因,指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精神价值,梳理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四个来源,即: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祈求和期盼、土家族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土家族傩堂戏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5.
对土家族盛行的“赶仗”活动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对“赶仗”活动的情况作出简略的介绍。指出:“赶仗”活动再现了原始社会的遣风,铸造了土家人的勇敢精神,形成了与之关联的学艺术,滋生了一种宗教仪式,在土家族发展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打镏子”又名“打家伙”,是流传于湘西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土家族打击乐。当代诸多民俗、民族学家和音乐学家对土家族“打镏子”的研究成果蔚然,他们积极整理和挖掘“打镏子”的演奏技法、乐队组合、曲牌、结构等艺术特征,使土家族“打镏子”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增添了光彩。“打镏子”不同于别的门类的打击乐,它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并且有一定的和声效果。如果自己参与实践,就会觉得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一、“打镏子”在湘西有多种称谓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打镏子”又称“打家伙”、“打土挤钹”、“打钹锣”等。据民俗、民族学家考证…  相似文献   

7.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腿疾不便行走,随着年轮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着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相似文献   

8.
当前湘西宗族组织重现的原因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组织是由湘西土家族传统的社区组织,它已渗透到湘西土家族农村社区的各方面,经实地社会调查发现,从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湘西土家族社区的宗族活动又重新抬头,这是湘西土家族人民实现现代化所要面对的现实。以瞿氏宗族为例,探讨湘西土家族社区宗族制度复兴原因,目的在于找到一条适合湘西土家族人民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 “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是“富”。 “一口田”长了脚.要你行动,要你进取,去得到那一口田,是“逼”。  相似文献   

10.
名师风采     
向守平,田,土家族。1945年出生于湖南吉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田凤山是原黑龙江省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有一篇专门写此人蜕化变质过程的章,作巧妙地把“田凤山”这一姓名的三个字拆开后加上引号写入正标题《“田”“凤”“山”人生三部曲》支中又分别以这三个字作为三个小标题的领字,与田的人生轨迹对接。请欣赏这三个小标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深秋,一个雨后的清晨,有 一个老人在田垄边徘徊。他是 我的爷爷,他既不是来施肥,也 不是来割菜,而只是静静地看 着它们。 这块田大约有两分多,一 面倚着一个小小的池塘,一面 靠着大路,另外两边则连接着  相似文献   

13.
智取情报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太阳很大,我侦察员李明扮装成卖西瓜的农民,在日本兵必经的一个交叉路口卖西瓜.切开的几个大西瓜,块块都是红红的,使人看了就流口水.下午二点左右,龟田在胖翻译陪同下,来到瓜摊前,不管三七二十一,捧起半个西瓜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小心龟田的公文包掉在地上,眼尖手快的李明,迅速抽出一份“机密”.龟田挺着大肚皮回到驻地,发现丢了一份“密件”,立即骑快马来追.此时,李明已在山坡上藏好情报,回来继续卖瓜.龟田见到李明,不问青红皂白,就叫几个日本兵把李明抓起来,押回营房.尽管色田严刑毒打,李…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作为报酬,你每走一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财迷觉得挺合算,就同意了,他走过桥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兴地给了老人32个铜板.可是当财迷走完第五个来回,身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铜板也没剩下,你知道财迷身上原有多少个铜板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以湘西土家族古老的镏子曲牌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土家族打镏子的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6.
岁月     
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河边。河边有一段木头,这是一棵干枯了的树桩,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也像棵树桩。但老人绝不是一棵树桩,有孩子走到河边来,老人就活了,老人会开口跟孩子说:“小孩子莫到河边来,危险。”孩子看看老人,走了。经常有孩子到河边来,这些孩子都听过老人的声音:“小孩子莫到河边来,危险。”在老人的声音里,孩子会离开河边,走得远远的。一天一个孩子没走开。孩子走近了老人,孩子说:“爷爷,你怎么天天坐在这儿呀?”老人说:“爷爷老了。”孩子说:“老了就该到河边来吗?”老人点点头。孩子不屈不挠,孩子说:…  相似文献   

17.
几个小男孩在河边嬉戏玩耍,正准备回家时遇见了一个两手戴着抓蟹手套、肩上背着个开着大口竹篓的老人,于是他们一呼啦好奇地凑了上去。只见老人竹篓里有大半篓的螃蟹,竹篓没有盖子,个子最高的那个男孩吃惊地问着老人:“老伯伯,你就不怕蟹爬出来?”老大爷笑笑慈祥地说道:“不用担心,蟹只要一只想往外爬,另外一只肯定要去扯住它的腿,最后一只也不会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丁勤 《老年教育》2006,(8):26-27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不是比谁对老人孝顺,反而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子女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地说:“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反而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19.
完美的心     
阿碧 《师道》2003,(5):50
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路过一个小镇,发现镇中央有个高台,周围有不少围观的人群。老人以为是在唱大戏,就过去观看。他走过去一看,原来不是唱戏,是小镇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完美的心”比赛。只见那些参赛者把自己的心捧在手中让人观看,大家议论纷纷,评论着谁的心最完美。最后,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夺得了冠军,他的心光洁得很,一点瑕疵都没有。大赛主持人举着那位年轻人的心说:“如果没有人反对,他的心就获得了‘完美的心’的称号。”老人在台下叫了一声:“等等!”观众都把目光投向老人。老人不慌不忙地走上高台,取出自己的心说:“…  相似文献   

20.
丁勤 《老年教育》2006,(10):28-28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子女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子女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产生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反而还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