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思念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完成的跨世纪伟大工程。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起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展示的光明前景,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银红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25-27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历程,不仅从长期的困境中走出,而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息息相关。作为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转换的前提条件:会议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决策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获得了唯一正确的出路;会议制定的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使中国农业走出了困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就也有力地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会议,它从拔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具体实践上的纠偏到逐步形成新的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我为主,抢抓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5.
殷焕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28-30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以及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与否休成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充满着反复和曲折,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认识与错误的认识始终是交织存在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盍松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5):93-94
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又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阶段性初探——兼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成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熟问题 ,应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分别考察。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开始成熟的标志 ,那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成熟的标志。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则是它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还不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刘荣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7(4):22-30
百余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国情研究为基础,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在改革开放中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难题的两次回应;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拓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余品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人类现代化实践的一条崭新道路,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对于这条道路的内涵和实质,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了科学界定和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特征或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顺应历史潮流,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并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徐伟力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社会主义存在科学与非科学两种形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使社会主义与科学重新有机结合起来,恢复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3.
朱悦怡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43-47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不断传承与创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起步,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逐步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壮大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4.
崇庆余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2):9-13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才有今天可喜的局面。中国共产党 始终以推进中国现代化为已任;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石教群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4)
中国现代化至少要完成下列四方面的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人的主体性层面上不断地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现代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孙迪亮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2):86-89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拓展了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理念;廓清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松林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4
本通过对“现代化”一词的来源、内涵、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及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进行了分析。一方面试图揭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试图揭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同时纠正人们对现代化认识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逻辑、实践、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定位,探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核心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