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外交思想中,时时处处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下,邓小平科学分析了国际形势,为中国制定了科学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以“近代著名外交家”闻名于世,其主张开放、向西方学习、攘外必先求自强自富和讲求以礼、理相待的“诚信”外交思想,是在中国贫弱的历史条件下为控御夷狄、使曲在彼的权宜之计。目的是想为国家争取到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蓄积其势”,以图国家再度强盛。这些观点在当时有着一定的时代进步性。但他也忽视了对外来侵略采取反抗斗争手段的重要性,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试从功利思想的内涵、原因等多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功利思想流行的原因,并对功利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德”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南宋永康学派的陈亮提出了颇具特色的功利德论:反对理学空谈道德性命之说,肯定道德的功利性。在伦理层面上,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提倡才德并美、济时达务的理想人格;在政治层面上.主张德化为本,杂王霸、会事功的富国强兵之说。陈亮的功利德论在中国古代“德”范畴的演进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全面理解道德的内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彰显功利的方式超越功利",构成了当前时尚文化既与传统艺术根本一致、又有别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充分显示了审美超越功利不仅有去功利的方式,而且有彰显功利的方式,从而揭示了审美与功利之间的双向性辩证关系,并将促使现有美学理论的"超功利性"观念摆脱其片面性,以适应和推动当前时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蒋业华 《高教论坛》2014,(8):124-126
传统意义的德育功利追求指的是德育为社会即时服务的工具性功能和德育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这对于德育无疑是有害的。而本文中德育的功利追求则从关注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德育的功利追求,它包括三个方面:注重德育的功用性价值,德育是一种生存性教育,德育的人性化理应关怀人的功利性。德育的功利追求是德育的一种合理性存在,是当代德育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更是当代德育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建设性推动,理应重视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周文不兴、礼坏乐崩,"道术将为天下裂"。诸子百家相继而出,皆欲开出治平天下的"良方",司马谈言"儒、墨、道、法、阴阳、名,皆务为治"。虽有"治国"之"同归",然多囿于一家之见,又"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故思想"殊途",天下"百虑"论说不休,争鸣不已。在此天下无道,以力称雄,交相言利的乱世,功利问题自是各家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分别以孔子、墨子为例,着重对儒家、墨家的功利思想做了一番简要比较,就是希望能够以小见大,管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概貌。  相似文献   

8.
功利观作为带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中拥有迥异的内容.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所有党员同样具有功利观.但是,我们发现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个别学生党员的功利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值得关注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略论叶适的功利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适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倡以学以致用为教育目标,百家之学为教育内容,勇于批判创新为学风。而且,他还提出学习者要有立定、勤苦、虚心等正确的学习态度。叶适的功利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两大重要的对立的伦理派别——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和以边沁、密尔为主要代表的“功利论”——趋于成熟。本文从其历史背景、人性、道德行为的评价依据、评价的原则、道德行为的约束和制裁力量以及如何对待人等六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理清它们的各自的伦理立场和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形势下“灌输”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新形势下的“灌输”教育并未过时 ,不能将“灌输”曲解为生塞硬灌 ;“灌输”教育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层次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满足正当需要原则 ;“灌输”教育应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同自我教育相结合 ,与管理的约束相结合 ,并做到直接灌输和间接灌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对外开放决策的重要依据。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和人民群众思想发展的实际 ,设计了由点到面、由外向内逐步开放的战略。同时 ,考虑我国吸纳外资和外资经济来华的过程性 ,逐步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邓小平尊重实践、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 ,以“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展望了对外开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回首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邓小平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15.
拨乱反正的尝试,完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开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都贯穿着邓小平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使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达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创新中形成,显示了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创新中发展,永葆它的青春活力。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实现现代化。通过变革走向完善的现代图书馆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过程性是实事求是的重要特征,这是由诸种原因所决定的。其中,认识主体的内部矛盾是过程性的主体性原因;认识客体的复杂性是实事求是的客体性原因;“求”的深刻内涵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性原因;“是”的质的规定性是实事求是的目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 ,又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方法 ,它既闪耀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又体现着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点。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也就没有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也就不可能推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