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长征中学创办于1965年,是一所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教工118名,学生一千两百多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其中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一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数人。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夏育华 《中国教师》2014,(20):11-13
<正>"严谨、朴实、奉献、进取……"响亮的声音在我校孔子广场上空久久回荡,孔子广场人头攒动,队列整齐……这不是一群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各异;这又是一群学生,他们正在缅怀青葱岁月、重温母校校训。这是2012年我校百年校庆校友们自发组织的一个活动。"吼一吼,吼出当年的精气神,"参加活动的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校友说,"在望城一中做学生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老师们就带着我们大声读校训,还真能止饿忍苦。"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着民族的艺术精华。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朱文伟 《考试周刊》2014,(44):165-166
在国家社会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于是人们逐渐忘掉自己的历史使命,自享其乐,忘掉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既是中国公民,又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但承担着社会主义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还同时承担着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而被中华民族赋予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必须志存高远,胸怀祖国,以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成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一、民族精神的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表现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心理状态、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的文化浓缩。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同时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与丰富。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发展,不断追求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任务,本文围绕团结奋斗、振兴中华这一崇高目标,论述了民族文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探讨了把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广西百色是壮、瑶、苗、侗等7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在长期革命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民族团结,开拓拼搏,争优创先”的光荣传统和民族精神。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做红七军好后代”为主题的特色教育系列活动,收到显著效果。我们主要是抓好“读、看、访、学、做、赞、写、评”等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华静雅 《文教资料》2009,(11):94-9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学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让民族精神在小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临沂大学校长韩延明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枣庄学院徐愫芬讲师。将他们历时五年。七易其稿的《大学校训论析》(近期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样稿寄给我并嘱作序。据我所知,韩延明在1998年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对搜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述中华民族在创造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的实践中积蕴,经化经典的总结,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伟大民族精神,并经历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率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发展着。剖析国内外新形势,阐述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使我国各族人民富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支柱和使我国繁荣昌盛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和重要的政治品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崇高的历史使  相似文献   

14.
在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阐述进行德育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深化拓展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要求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市东中学创建于1916年,系沪绅聂云台先生为纪念其父聂缉规,捐献土地,由当时公共租界工部局创办的学校,学校原名聂中丞公学,1941年改名缉规中学,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宁河县芦台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芦台一中)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优质校,创办于1913年,是天津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示范性高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绿色学校.学校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20世纪20年代末,校长杜书田(字心耕)接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张伯苓平民教育思想,将学校办学目标确立为为平民而教育,为教育的平民,实行教、学、做合一,提出勤、慎、朴、洁的校训.当时的校歌广厦平开芦水岸,大庇寒士尽欢颜.好从实际求生活,不把虚名误少年.勤劳作、苦钻研,准备身心发展,前途努力莫迁延,三载一瞬间形象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校训勤、慎、朴、洁从此成为芦台一中代代师生自觉奉行的行为准则.新时期,张锡民校长带领下的芦台一中领导班子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办学理念,将求真、求实、求新的教风、勤学、善学、乐学的学风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认真学习借鉴先进校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示范性高中建设的新路,破解制约示范性高中发展的难题,瞄准建设全国一流名校的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开放型的现代化学校.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3,(11)
少先队员小朋友们: 在举国上下奋力抗击“非典”的重要时刻,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也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牵挂着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身体健康,你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全省少先队员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非典”,宣传“非典”,预防“非典”,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做新世纪文明小主人,做到“八个一”。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中华民族精神的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需要弘扬,更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所以今天应当弘扬;民族精神还会在新的时代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所以还要培育。弘扬和培育是辩证的统一,缺一不可。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青少年学生作为肩负重任的一代,他们只有融入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这一伟大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学生只有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才能真正树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与民族命运融合起来,毅然挺立时代潮头,成为优秀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